未老已前胡不归,何须斑白及衰羸。
婆娑石上弄明月,卧看春风生桂枝。
未老已前胡不归,何须斑白及衰羸。
婆娑石上弄明月,卧看春风生桂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的《寄芸叟》其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未老已前胡不归”,以反问的形式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早年未能归隐的遗憾与不解。这里的“胡不归”不仅是对过去的自责,也暗含了对未来的期许,即在还未老去之前,为何不选择归隐山林,享受自然之乐呢?
第二句“何须斑白及衰羸”,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老年的态度。他认为,不必等到头发斑白、身体衰弱时才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样的状态本可以更早地实现。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把握。
后两句“婆娑石上弄明月,卧看春风生桂枝”,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人想象自己在岩石之上,轻盈地舞动,与明月共舞,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同时,他以“卧看春风生桂枝”这一细节,展现了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与赞美。这里不仅有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有对内心平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观。
耳盈丝竹,眼摇珠翠。迷乐事。宫闱内。争知。
渐国势凌夷。奸臣献佞,转恣奢淫,天谴岁屡饥。
从此万姓离心解体。越遣使。
阴窥虚实,蚤夜营边备。
兵未动,子胥存,虽堪伐、尚畏忠义。
斯人既戮,又且严兵卷土,赴黄池观衅,种蠡方云可矣。
湖水出澜蠡,江水下巴蜀。
恰当相合处,清浊皆荡沃。
扁舟凌浩渺,渡者苦局促。
卸帆与立桅,黄帽不须督。
纸钱望空飏,饱肉为相触。
江神昭灵休,压浪无留瞩。
遂使惊魂苏,免得遭鬼录。
去程天茫茫,滩过有矶续。
矶头熟风波,寒草失旧绿。
所愿晴风恬,遵陆脱羁束。
缟衣黄里绿云跗,仙家结束来天隅。
承平故态今尚尔,流落空山成叹吁。
莫对此花被渠恼,惜花情重人先老。
多少当时似玉人,埋没沙场随塞草。
杳杳宫车去不回,上林雁过无书到。
内园今更不堪看,蝶废蜂休日易昏。
玉砌无人寒兔入,觚棱栖草野鸱蹲。
黍离麦秀今如此,岂为梅花故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