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节物自相关,强不悲秋亦恐艰。
渐老身危生理索,凭高眼远暮天寒。
树能长啸风前听,山亦多愁雨里看。
陶写无他仗诗句,雁声砧杵倚栏干。
人情节物自相关,强不悲秋亦恐艰。
渐老身危生理索,凭高眼远暮天寒。
树能长啸风前听,山亦多愁雨里看。
陶写无他仗诗句,雁声砧杵倚栏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秋日即事》。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面对岁月流转时的无奈与悲凉。
"人情节物自相关,强不悲秋亦恐艰。" 这两句诗表明了人们对于秋天的感情往往是复杂的。一方面,秋季给人以丰收的喜悦,但另一方面,也常常引发人们对生命易逝和困难的担忧。
"渐老身危生理索,凭高眼远暮天寒。" 这两句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日渐虚弱,对生活的体验也变得更加艰辛。从高处眺望远方,看到夕阳西下,天气转冷,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到秋天的萧瑟。
"树能长啸风前听,山亦多愁雨里看。" 在这里,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树木在风中发出鸣鸣的声音,山川在雨后显得更加令人心生忧虑。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秋天的肃杀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陶写无他仗诗句,雁声砧杵倚栏干。" 这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提及自己创作诗歌的动机,以及秋日里听到的鸿雁的声音和远处砧杵的敲击声,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通过这些声音,诗人的情感得以抒发。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诗人对秋天感受的一种深刻表达,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也反映了个人内心世界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