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园亭暮霭生,凉风初试苧衣轻。
掷帘细认重来燕,绕径如闻旧啭莺。
绿树高低青子半,碧山浓淡翠云横。
望中不尽迢遥意,欲赋鸣皋寄有情。
步入园亭暮霭生,凉风初试苧衣轻。
掷帘细认重来燕,绕径如闻旧啭莺。
绿树高低青子半,碧山浓淡翠云横。
望中不尽迢遥意,欲赋鸣皋寄有情。
此诗描绘了初夏时节,步入园亭所见的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夏特有的自然景象与情感体验。
首句“步入园亭暮霭生”,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暮霭的升起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神秘感。接着,“凉风初试苧衣轻”一句,不仅描绘了初夏微凉的风,还巧妙地通过“苧衣轻”这一细节,暗示了穿着轻薄衣物的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惬意。
“掷帘细认重来燕,绕径如闻旧啭莺”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燕子和黄莺的归来,它们在园中穿梭,仿佛是老朋友重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这些细微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生命轮回和自然和谐的感慨。
“绿树高低青子半,碧山浓淡翠云横”则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景色,绿树参差,青果点缀其间,碧山起伏,云雾缭绕,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画卷。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致,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
最后,“望中不尽迢遥意,欲赋鸣皋寄有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面对如此美景,诗人不禁产生了无限遐想,想要将这份情感寄托于鸣皋(可能指某种特定的地点或事物),传递给远方的朋友或知音,分享这份初夏的美好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夏园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对生活情感的深切体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百年忠愤,无泪洒江濆。
曹刘事,埋露草,锁烟榛。
哭英魂。
此恨谁知者,时把剑,频看镜,徒自苦,拳破裂,眼眵昏。
从古时哉去速,鄹人子、反袂伤麟。
望家山何在,衮衮已鞶缨。
欲剗还生。
猛堪惊。
膏肓危病,宁有药,针匕具,献无门。
荆州启,条旧书,汉将军。
已不存。
便合囊封去,仓庾地,尚间关。
此不用,心温有,恐无干。
人世欢哀数耳,天或者、又假人言。
又一番春尽,高柳暗如云。
梦断重阍。
竹焉美哉,爱竹者谁,曰君子欤。
向佳山水处,筑宫一亩,好风烟里,种玉千馀。
朝引轻霏,夕延凉月,此外尘埃一点无。
须知道,有乐其乐者,吾爱吾庐。
竹之清也何如。
应料得诗人清矣乎。
况满庭秀色,对拈彩笔,半窗凉影,伴读残书。
休说龙吟,莫言凤啸,且道高标谁胜渠。
君试看,正绕坡云气,似渭川图。
将军何日,去筑受降城。
三万骑,貔貅虎,戮鲵鲸。
洗沧溟。
试上金山望,中原路,平于掌,百年事,心未语,泪先倾。
若若累累印绶,偏安久、大义谁明。
倚危栏欲遍,江水亦吞声。
目断苹汀。
海门青。
停杯与问,焉用此,手虽子,积如京。
波神怒,风浩浩,勃然兴。
卷龙腥。
似把渠忠愤,伸恳请,翠华巡。
呼壮士,挽河汉,荡材枪。
长算直须先定,如细故、休苦营营。
正清愁满抱,鸥鹭却多情。
飞过邮亭。
曰归去来,归去来兮,吾将安归。
但有东篱菊,有西园桂,有南溪月,有北山薇。
蜂则有房,鱼还有穴,蚁有楼台兽有依。
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
人间征路熹微。
看处处丹枫白露唏。
况寒原衰草,牛羊来下,淡烟秋水,鲈鳜初肥。
自笑平生,颓然骨相,只合持竿坐钓矶。
都休也,对西风无语,落日斜晖。
醉发吹凉,但拂剑、狂歌而已。
倩谁问、九霄黄鹤,更曾来未。
玉女窗深松昼静,研朱重点参同契。
记前回、赤水得玄珠,骊龙睡。
空扰扰,人间世。
除学道,无真是。
把洪崖肩拍,挹浮丘袂。
朝驾长风沧岛上,夜骑明月青天际。
更几时、回首旧山川,三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