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美恶必复,孰若亲冤两忘。
僧乃谤第二祖,佛不嗔哥利王。
人言美恶必复,孰若亲冤两忘。
僧乃谤第二祖,佛不嗔哥利王。
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其八)》。在这一首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态度和宽广的胸怀。
“人言美恶必复”一句,意指世人对于美好与邪恶的评价总是在不断地反复变化,不可预测。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心叵测的深刻认识。
接着,“孰若亲冤两忘”则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意为在亲情与怨恨之间,能够同时忘却,这是多么难得。这里的“孰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样”,“亲冤”指的是亲情和恩怨,而“两忘”则意味着将这两者都遗忘。这句话强调了超脱世俗恩怨,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最后两句,“僧乃谤第二祖,佛不嗔哥利王”,诗人借用了佛教典故来进一步阐述其思想。这里的“第二祖”指的是禅宗的第二代祖师慧可,而“哥利王”则是佛经中的一位国王,因杀生而得恶报。在故事中,释迦牟尼并未对哥利王产生嗔怒。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强调了宽恕与包容的重要性,即便是在面对错误和攻击时,也应该保持佛陀那样的慈悲心怀,不生嗔怒。
整首诗展示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他对于生命、人情、历史等多重维度的思考。通过这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心灵平静与精神自由的生活智慧。
红破庭花,青回阶草,顿惊芳序暄妍。
数行新柳,摇曳曲阑前。
山鸟呼晴不断,似相庆、蔬麦云连。
唯堪叹,萍踪药裹,憔悴有谁怜。沈烟。
销昼篆,寻思往事,閒感流年。
几闻歌黄竹,留命桑田。
看尽鱼龙百戏,怎消得、一枕游仙。
沧溟外,兼天浪涌,冲散白鸥眠。
铁面冰心,久领乌台,谁堪比踪。
数五陵豪侠,倾杯论故,三原子弟,拔剑临戎。
军起苍头,书传黄石,麟阁曾推第一功。
论余事,更九天珠玉,咳唾随风。春申鼓箧相逢。
记君正英年我尚童。
任卌年梦影,光阴电速,千秋眉寿,德业山崇。
弹压江山,扶持元气,今日堂堂正要公。
我无似,愧青袍白简,花底班从。
岁晚登楼,寒深拥几,羁怀零乱无序。
风剪琼瑶,云昏天地,顿觉销沈平楚。
南雁音书少,但梦趁、江乡归橹。
最怜笠泽苍茫,樵青心事谁付。旧著烟蓑在否。
甚锁却松筠,空闭柴户。
庾信生涯,梁园宾客,愁动黄昏钟鼓。
况只萧条极,似阴积、龙沙深处。
赖有天工妆点,梨花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