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思花情晓夜春,空山烟水亦精神。
閒中富贵阳和月,静处乾坤自在身。
久悟前三吾是客,又经上七日为人。
一蓑耕绿山南北,有赋何烦问大钧。
柳思花情晓夜春,空山烟水亦精神。
閒中富贵阳和月,静处乾坤自在身。
久悟前三吾是客,又经上七日为人。
一蓑耕绿山南北,有赋何烦问大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春夜景象,诗人在月光下徜徉于空山烟水之间,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诗中的“閒中富贵阳和月”表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满足和喜悦,而“静处乾坤自在身”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情怀。
“久悟前三吾是客, 又经上七日为人”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转和生命旅程的深刻体会,他意识到自己曾经作为一个过客在世界上匆匆走过,而现在则是在静谧中寻找着作为人的意义。
最后,“一蓑耕绿山南北,有赋何烦问大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归属感和生活态度。他不愿去追问那些复杂的人世间的问题,宁愿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山水田园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嚣、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林园柿栗日,郊野粳稻风。
居皆有馀适,岁久无此丰。
台背敬父老,裹头问儿童。
作客勿浪苦,此地吾当终。
王郎立志谁能儗,适远宁为中道止。
愚斋之名岂真愚,用心盖欲师颜子。
圣门之徒三千人,回独好学学何事。
箪瓢陋巷不自贫,看此力量如何尔。
愿君勿作岁月计,有为要之亦若是。
它年究竟所归宿,莫负名斋本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