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未识事,冠带逐时流。
一悟名为妄,悠然返林丘。
假此精舍居,萧条岩径幽。
竹树共清密,川涧屡环周。
高峰延新旭,华栋鸣晨鸠。
晞发东轩下,群书散不收。
嘉名余始制,妙翰若云浮。
况有同心友,觞咏接绸缪。
始来适朱夏,今已踰素秋。
谬处山水宅,惭非仁知俦。
耽玩昧出处,栖泊愧淹留。
诚知非吾庐,且得性所求。
少年未识事,冠带逐时流。
一悟名为妄,悠然返林丘。
假此精舍居,萧条岩径幽。
竹树共清密,川涧屡环周。
高峰延新旭,华栋鸣晨鸠。
晞发东轩下,群书散不收。
嘉名余始制,妙翰若云浮。
况有同心友,觞咏接绸缪。
始来适朱夏,今已踰素秋。
谬处山水宅,惭非仁知俦。
耽玩昧出处,栖泊愧淹留。
诚知非吾庐,且得性所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从年轻时追逐世俗名利,到突然醒悟名利皆空,毅然回归自然的生活转变。诗中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开篇“少年未识事,冠带逐时流”,描述了诗人年轻时随波逐流,追求世俗的名利。接着“一悟名为妄,悠然返林丘”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一次深刻的领悟,认识到名利的虚妄,决定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
“假此精舍居,萧条岩径幽”,诗人选择在一处幽静的山舍中居住,远离尘世的喧嚣。“竹树共清密,川涧屡环周”,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和谐,竹树茂密,溪流环绕,充满生机。
“高峰延新旭,华栋鸣晨鸠”,日出时分,高耸的山峰迎接第一缕阳光,华美的屋檐上,晨鸠的鸣叫声回荡。这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宁静。
“晞发东轩下,群书散不收”,诗人沐浴在朝阳下,头发被温暖的阳光照耀,沉浸在阅读之中,却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嘉名余始制,妙翰若云浮”,诗人自创的佳名如同云中飘浮的妙笔,寓意深远。
“况有同心友,觞咏接绸缪”,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饮酒赋诗,情感深厚。从“始来适朱夏,今已踰素秋”可以看出时间的流逝,诗人从夏日开始,转眼已是秋天。
“谬处山水宅,惭非仁知俦”,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可能不适合居住在山水之间,但能与仁者智者为伴,已经感到满足。“耽玩昧出处,栖泊愧淹留”,诗人沉醉于自然之美,却也意识到自己停留的时间过长,心中有些许愧疚。
最后,“诚知非吾庐,且得性所求”,诗人明白这不是他真正的归宿,但他找到了心灵所求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幽寻缘避炎,远涉正当暑。
僧房午炊具,倚树久延伫。
朋来先就松,静籁入笑语。
连山绕东际,登阁共一俯。
目力随所穷,烟埃忍终古?
天云倏变色,飞雹挟冻雨。
刹那亦自休,林月迭吞吐。
凉辉足忘眠,矧此清净土。
平生针芥处,哀乐常过人。
竹坡最坦率,君亦纯任真。
匪独君亲际,急友时忘身。
吾门有黄童,血性君所亲。
独行无党锢,自喜德有邻。
一别各异路,心绪随飙尘。
书来辄相语,为念遗孤贫。
今君复舍去,四顾谁我陈?
笙璈裙屐尘倾城,火龙烛天红万茎。
出门海沸不可度,飞奴瞥下寻前盟。
涉旬留月月渐远,剩有满纸秋光横。
危亭人外发孤啸,拨刺宁免池鱼惊。
我诗三鼓气衰竭,君顾淬锐蒐心兵。
轻艖笑乱一水碧,孰与出峡淩重瀛?
鲸呿鳌掷总泡影,何物能滓圆灵清?
潭潭旸谷晞发近,幸吸瀣皎餐霞赪。
水仙一操洗众籁,侧耳静听张咸英。
苇间孥音合让我,醉泥渔父馀杯倾。
旧巢昨过暑已退,柳衰荷败低徊情。
老梧虽槁中琴料,生恐薪爨烦规程。
更阑夜静戒晨驾,檐雨又作催诗声。
昔闻我师官京曹,盘餍苜蓿衣缊袍。
珠巢街南数间屋,索租人至常喧嚣。
时鲜上市风味美,竭力堂上奉甘旨。
退食作画披小纸,丘壑绝胜慈颜喜。
飞腾暮景投时艰,春晖已邈难追攀。
白头祭拜尚朝服,爇香在几戚在颜。
我时肃观生感叹,七十犹慕今罕见。
奕世清德旧家风,遗泽绵延传祖砚。
深根固蒂枝叶荣,重阶兰玉诧宁馨。
作图洗儿志家庆,报本裕昆后先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