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闻莺语,穿林散马蹄。
涧松何郁郁,春草又萋萋。
白石那堪煮,丹厓倘可梯。
平生爱高兴,只合此幽栖。
出郭闻莺语,穿林散马蹄。
涧松何郁郁,春草又萋萋。
白石那堪煮,丹厓倘可梯。
平生爱高兴,只合此幽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弁山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出郭闻莺语,穿林散马蹄”以生动的听觉和视觉形象,展现了诗人走出城市,踏入自然的瞬间,黄莺的啼鸣与马蹄声在林间回荡,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着,“涧松何郁郁,春草又萋萋”两句,通过对比描写涧边郁郁葱葱的松树与春草的茂盛,不仅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白石那堪煮,丹厓倘可梯”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独特情感。白石难以煮食,丹崖虽高却可攀登,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欲,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
最后,“平生爱高兴,只合此幽栖”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热爱大自然带来的喜悦,渴望在此幽静之地隐居,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南山高,北山高,行人山下闻叫号。
旁山死者何姓氏,累累骸骨横林皋。
鸟喧犬噪沙草白,酸风十里吹腥臊。
中有一人称甲族,蔽膝尚著长孺袍。
不知婴触为何罪,但惜贵贱同所遭。
妻求抱尸诸子哭,魂气灭没埋蓬蒿。
人言杀身由货宝,山村岂得皆权豪。
一言不酬兵在颈,性命转眼轻鸿毛。
龙争虎斗尚未决,六合一阱何所逃。
振衣坐石望太白,寒林夜籁声溞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