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高,北山高,行人山下闻叫号。
旁山死者何姓氏,累累骸骨横林皋。
鸟喧犬噪沙草白,酸风十里吹腥臊。
中有一人称甲族,蔽膝尚著长孺袍。
不知婴触为何罪,但惜贵贱同所遭。
妻求抱尸诸子哭,魂气灭没埋蓬蒿。
人言杀身由货宝,山村岂得皆权豪。
一言不酬兵在颈,性命转眼轻鸿毛。
龙争虎斗尚未决,六合一阱何所逃。
振衣坐石望太白,寒林夜籁声溞溞。
南山高,北山高,行人山下闻叫号。
旁山死者何姓氏,累累骸骨横林皋。
鸟喧犬噪沙草白,酸风十里吹腥臊。
中有一人称甲族,蔽膝尚著长孺袍。
不知婴触为何罪,但惜贵贱同所遭。
妻求抱尸诸子哭,魂气灭没埋蓬蒿。
人言杀身由货宝,山村岂得皆权豪。
一言不酬兵在颈,性命转眼轻鸿毛。
龙争虎斗尚未决,六合一阱何所逃。
振衣坐石望太白,寒林夜籁声溞溞。
这首诗描绘了南山北山之间的凄凉景象,通过行人的耳闻目睹,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惨剧。诗人以南山北山的高峻起笔,引出山下死者的累累骸骨,渲染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鸟鸣犬吠与沙草白茫形成鲜明对比,酸风中的腥臊气息更增添了悲凉之感。
诗中提到的"甲族"人物,虽然身份显赫,却也未能逃脱战乱的厄运,穿着贵族的袍服,却只能与平民百姓一同面对死亡。诗人感慨,无论贫富贵贱,在这场灾难面前都无从逃避。妻子哀求抱尸,孩子们哭泣,生者悲痛欲绝,而死者的魂魄只能被埋于蓬蒿之中。
诗人进一步揭示,人们认为死亡源于争夺财物,然而山村并非只有权豪作恶,普通百姓也难以幸免。无辜者因一句话而丧命,生命在刀剑之下显得如此轻贱。战乱如龙争虎斗,无处可逃,人民陷入绝望的深渊。
最后,诗人独自坐在石上,仰望星空,寒林中的夜籁声声,似乎在诉说着世间的不公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性的悲剧。
考槃衡门下,阶前芳草深。
方池耀晴旭,遥天堕鸣禽。
之子方诀别,驱车向山阴。
山阴予故游,矫首追登临。
崇山俯清旷,回湍激灵襟。
风磴石齿齿,孤亭树森森。
达人不可作,咏歌有遗音。
流光三十载,再往违素心。
惟将飘飘思,中夜托瑶琴。
君子美如玉,于兹遂幽寻。
暮春服单袷,凉飔集冠簪。
宴坐云霞谷,徘徊松竹林。
至理忽自得,俛仰无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