鸧鹒含冤栖杨柳。啼残妒妇声声丑。
小蛮樊素属才人,怪他偏曰否。
千金妆自解,薄换娉婷行酒。
但教双拜谢怜才,百事从君有。
鸧鹒含冤栖杨柳。啼残妒妇声声丑。
小蛮樊素属才人,怪他偏曰否。
千金妆自解,薄换娉婷行酒。
但教双拜谢怜才,百事从君有。
这首诗以第三人称视角,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谢某人的回应与情感表达。通过“鸧鹒含冤栖杨柳”这一句,巧妙地将女子内心的委屈与不平比作春日里鸟儿的哀鸣,栖息在杨柳之间,暗示了她被误解或冤枉的境遇。接着,“啼残妒妇声声丑”一句,进一步揭示了女子遭受的非议和嫉妒,形象地描绘出外界对她负面评价的持续与强烈。
“小蛮樊素属才人,怪他偏曰否”则通过引用古代美女小蛮和樊素的例子,暗指女子认为自己如同古代佳人一般,才华出众,却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这里“才人”不仅指代了女子自身,也暗含了对谢某人的指责,认为他不应如此对待一位才女。
“千金妆自解,薄换娉婷行酒”这一句,展现了女子的自我牺牲精神,即使面对轻视和不公,她依然愿意以自己的美丽和才华去换取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社会公正的一种渴望。
最后,“但教双拜谢怜才,百事从君有”表达了女子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她愿意以谦卑的态度,请求对方能够欣赏她的才华,并且愿意接受对方的一切决定,体现了其宽广的胸怀和对关系和谐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女子在面对不公时的坚韧与渴望被理解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和命运的复杂性。
吾爱卢徵君,高卧嵩山里。
百辟未一顾,三徵方暂起。
坦腹对宰相,岸帻揖天子。
建礼门前吟,金銮殿里醉。
天下皆餔糟,徵君独洁己。
天下皆乐闻,徵君独洗耳。
天下皆怀羞,徵君独多耻。
银黄不妨悬,赤绂不妨被。
而于心抱中,独作羲皇地。
篮舆一云返,泥诏褒不已。
再看缑山云,重酌嵩阳水。
放旷书里终,逍遥醉中死。
吾谓伊与周,不若徵君贵。
吾谓巢与许,不若徵君义。
高名无阶级,逸迹绝涯涘。
万世唐书中,逸名不可比。
粤吾慕真隐,强以骨肉累。
如教不为名,敢有徵君志。
破柏作书匮,匮牢柏复坚。
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
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
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为郡已多暇,犹少勤吏职。
罢郡更安闲,无所劳心力。
舟行明月下,夜泊清淮北。
岂止吾一身,举家同燕息。
三年请禄俸,颇有馀衣食。
乃至僮仆间,皆无冻馁色。
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
妻子在我前,琴书在我侧。
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
海山郁郁石棱棱,新豁高居正好登。
南临赡部三千界,东对蓬宫十二层。
报我楼成秋望月,把君诗读夜回灯。
无妨却有他心眼,妆点亭台即不能。
少年宾旅非吾辈,晚岁簪缨束我身。
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两处也应相忆在,官高年长少情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