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馀杭归宿淮口作》
《自馀杭归宿淮口作》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为郡已多暇,犹少勤吏职。

罢郡更安闲,无所劳心力。

舟行明月下,夜泊清淮北。

岂止吾一身,举家同燕息。

三年请禄俸,颇有馀衣食。

乃至僮仆间,皆无冻馁色。

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

妻子在我前,琴书在我侧。

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

(0)
注释
已多暇:已经很清闲。
犹少:仍然缺少。
勤吏职:官员应尽的职责。
罢郡:辞去郡守的职务。
安闲:悠闲自在。
明月:明亮的月亮。
清淮北:淮河的北岸。
燕息:安居休息。
请禄俸:请求领取俸禄。
馀衣食:剩余的衣物和食物。
冻馁色:受冻挨饿的样子。
行行:行走不断。
乡国:故乡。
妻子:妻子儿女。
琴书:琴和书籍,象征文人的生活情趣。
于焉:在这里。
心自得:内心感到满足。
翻译
担任郡守已经很清闲,还是觉得没尽到官员的职责。
辞去官职更加悠闲,没有什么事情劳心费力。
在明亮的月色下乘船前行,夜晚停泊在清澈的淮河北岸。
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安宁,全家人都能安享宁静的生活。
任职三年所得的俸禄,足够剩余衣物和食物。
就连家中的奴仆,也没有受冻挨饿的迹象。
我悠然行走在山水之间,一步步接近故乡故国。
妻子儿女在我前面,琴书陪伴在我身旁。
除此之外我不再关心其他,内心在此中找到了满足与自在。
鉴赏

诗人在描述自己从繁忙的官职中解脱出来,享受平静安逸的生活。开篇"为郡已多暇,犹少勤吏职"表明即便是县令也已经不再忙碌于公务,而是选择了更多的闲暇来处理剩余的官职工作。随后"罢郡更安闲,无所劳心力"进一步强调脱离繁琐的官场后,身心更加轻松,不再有劳心之事。

接下来的"舟行明月下,夜泊清淮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乘船前进,停泊在清澈的淮河北岸。这里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紧接着"岂止吾一身,举家同燕息"表达了不仅诗人自己得到了休息,整个家庭都享受着安逸的生活。这是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一种肯定,也反映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在"三年请禄俸,颇有馀衣食。乃至僮仆间,皆无冻馁色"中,诗人提到了自己三年的俸禄(官员的薪资)已经积累得足以供家人使用,不仅是家庭成员,连下人的生活也都得到了保障,没有饥寒交迫之苦。

随后的"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妻子在我前,琴书在我侧"则是对归乡路上的一种美好憧憬。诗人享受着与自然亲近的乐趣,同时也期待着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与爱人和孩子团聚,并且身边有着琴和书籍,这些都是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则表达了诗人对超出这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之外的其他追求已经不再关注,只是在这平凡而安逸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满足和宁静。这是对一种淡泊明志、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送恽南田之钱塘并柬毛稚黄

蹑屩上灵隐,吹笛下吴淞。

送君恰值新爽,纤月印船篷。

犹忆冷泉亭上,百道跳珠喷雪,飞瀑挂杉松。

一别十八载,吾老渐成翁。故人去,携笔墨,写空濛。

不知老已将至,挥洒醉偏工。

为讯盐桥毛子,果否别来无恙,底事断诗筒。

人世作达耳,长邑郁焉穷。

(0)

减字木兰花.秋雨过红板桥

当年此地,销魂人记销魂事。

妙舞轻歈,不是柔奴定态奴。

西风古道,二十年来人渐老。

漠漠迢迢,秋雨重经红板桥。

(0)

汤泉应制

清时礼乐萃朝端,次第郊原引玉銮。

河岳千年归带砾,寝园三月拜衣冠。

便从畿甸亲民隐,更启神泉示从官。

非独炎灵钟坎德,恩波深处不知寒。

(0)

说诗

豫章出地势轮囷,细草孤花亦可人。

独有五通仙杜老,各还命脉各精神。

(0)

伍员

投金濑畔敢安居,覆楚亡吴数上书。

手把蜀镂思往事,九原归去愧包胥。

(0)

浣溪沙

桑叶阴阴浅水湾,更无人处竹回环。

飞来一片望夫山。

劝客且留今日住,催归深悔那时还。

断肠朝雨赋阳关。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