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影萧萧碧树寒,一亭山色俯潺湲。
疏林隔寺闻僧语,落日登台见鸟还。
尘事岂知明日异,吏情应识野人閒。
丹厓翠壁潘郎兴,长恨巉岩不共攀。
潭影萧萧碧树寒,一亭山色俯潺湲。
疏林隔寺闻僧语,落日登台见鸟还。
尘事岂知明日异,吏情应识野人閒。
丹厓翠壁潘郎兴,长恨巉岩不共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联“潭影萧萧碧树寒,一亭山色俯潺湲”以潭水的倒影和周围的碧树渲染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一亭山色俯瞰着潺潺流水,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与静谧。颔联“疏林隔寺闻僧语,落日登台见鸟还”通过远处稀疏的树林中传来的僧人话语和夕阳下归巢的飞鸟,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规律。
颈联“尘事岂知明日异,吏情应识野人閒”则从个人情感出发,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官场生活,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尾联“丹厓翠壁潘郎兴,长恨巉岩不共攀”则以潘岳(字安仁)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无法与之亲近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具有浓郁的文人情怀和哲学思考。
屏山持律不作诗,砚尘笔秃萦蛛丝。
枯肠燥吻思戛戛,法当以酒疏瀹之。
何物督邮风味恶,枨触閒愁无处著。
苦思新酿压橙香,世间那有扬州鹤。
乞诗送酒并柴门,瀛洲仙裔令公孙。
肺肠愤痒芒角出,倾泻长句如翻盆。
怪汝胸中云梦大,老我眼皮危塞破。
径呼短李与黔王,快取锦囊收玉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