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抱清江,怪石当县门。
茅屋十馀家,萧条但空村。
松庭草不除,似减鞭挞烦。
地远租税轻,年丰黍稷蕃。
苍山几百里,尽是猺獠原。
此乡本富庶,所忧盗贼喧。
连年困劫敚,鸡狗那能存。
圣化大无外,始知王道尊。
畬耕入版籍,力役归民屯。
昨者桃川西,杀人屋亦焚。
蛮俗易骚动,长林蛇豕奔。
我行观民风,感戴父老言。
朝纲肃霜露,枯朽焉足论。
揽辔临遐荒,志清瘴尘昏。
素餐亦何补,持用扣天阍。
连峰抱清江,怪石当县门。
茅屋十馀家,萧条但空村。
松庭草不除,似减鞭挞烦。
地远租税轻,年丰黍稷蕃。
苍山几百里,尽是猺獠原。
此乡本富庶,所忧盗贼喧。
连年困劫敚,鸡狗那能存。
圣化大无外,始知王道尊。
畬耕入版籍,力役归民屯。
昨者桃川西,杀人屋亦焚。
蛮俗易骚动,长林蛇豕奔。
我行观民风,感戴父老言。
朝纲肃霜露,枯朽焉足论。
揽辔临遐荒,志清瘴尘昏。
素餐亦何补,持用扣天阍。
这首诗描绘了富川县偏远地区的景象,连绵的山峰环抱着清澈的江水,村庄中矗立着怪石,显得萧瑟而空旷。茅屋稀疏,松树下的杂草无人打理,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少有外界干扰。这里地广税轻,丰收的谷物茂盛,然而盗贼横行,使得鸡犬不宁,民生凋敝。
诗人感叹,尽管此地原本富庶,却因连年的劫掠,百姓生活困苦,甚至房屋被焚,显示出蛮俗的骚动与混乱。他深感朝廷的教化未能深入,盗贼横行,人民生活艰难。然而,他相信在圣明君主的治理下,通过编户籍、组织民屯,可以逐渐恢复秩序。
诗人亲眼目睹了桃川西的惨状,对父老们的忧虑深感同情,认为朝廷应当严肃纲纪,整治地方,以消除匪患。他决心清除瘴气,净化风气,即使自己微小的力量如餐风饮露,也要为改善民生向上申诉。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远地区的生活现状,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治理的关注和对公正清明的期盼,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孤山处士孤吟处,水影月香馀妙句。
鹤声叫绝陵谷秋,修竹祠空几愁暮。
白云生根著湖水,力尽西风飞不去。
何人鞭石下崔嵬,中流截断鱼龙路。
丹青楼观花如雾,葵麦无情仅前度。
何似槎牙半死枝,百年犹是咸平树。
荒烟坏柳断桥冰,宿葑田深散鸥鹭。
画船歌舞不须臾,落落诗名自如故。
野人亦有沧洲趣,安得数椽相近住。
长待天寒欲雪时,杖藜来访梅边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