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向书丛作蠹鱼。病馀还补蠹馀书。
剧怜风雅凋残甚,怪底经生故训疏。
风雨外,闭门居。一编能遣几居诸。
寻常豹鼠何难识,未必终童我不如。
老向书丛作蠹鱼。病馀还补蠹馀书。
剧怜风雅凋残甚,怪底经生故训疏。
风雨外,闭门居。一编能遣几居诸。
寻常豹鼠何难识,未必终童我不如。
这首诗是清代词人况周颐所作的《鹧鸪天》。诗人以"老向书丛作蠹鱼"自比,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沉浸于书海中的状态,像蛀虫一样默默啃食着知识。在疾病之余,他依然坚持修补那些破损的书籍,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剧怜风雅凋残甚,怪底经生故训疏",诗人感叹文雅之风日益衰落,疑惑为何读书人对于经典的研习变得粗疏。这表达了他对学术风气的忧虑和对严谨学风的呼唤。
"风雨外,闭门居",诗人选择在风雨中闭门读书,足见其专注与执着。"一编能遣几居诸",一本好书就能消磨许多时光,反映出他对阅读的痴迷和书籍给予的精神寄托。
最后两句"寻常豹鼠何难识,未必终童我不如",看似自谦,实则蕴含深意,暗示即使面对世俗的眼光,自己也并不逊色于那些只关注表面的人,表达了对自己学问的自信。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学术的坚守和对风雅文化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学识的自豪。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今日复何日,高槐布初阴。
良辰非虚名,清和盈我襟。
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
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
闭户未尝出,出为邻里钦。
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
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德入我梦,角羁未胜簪。
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