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分题蕃宣楼送山佥宪之闽》
《分题蕃宣楼送山佥宪之闽》全文
元 / 吴师道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大府开闽土,危楼镇海涯。

飞云浮画栋,丽日照高牙。

昔驻蕃侯马,今迎使者车。

三山归指顾,万井仰光华。

缥缈临城处,逍遥散吏衙。

榕阴千树翠,荔子半空霞。

岭峤俱清谧,宾僚亦静嘉。

宣风问民俗,作屏捍皇家。

去去青冥樾,依依紫禁花。

登高应有赋,留待碧窗纱。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蕃宣楼的壮丽景象与周边环境,以及其在地方治理中的重要角色。首联“大府开闽土,危楼镇海涯”以“大府”和“危楼”点明蕃宣楼的重要地位,它位于闽地,守护着海边的安宁。颔联“飞云浮画栋,丽日照高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蕃宣楼的宏伟与壮观,云雾缭绕于画栋之上,阳光洒在高高的旗帜上,金光闪闪。

颈联“昔驻蕃侯马,今迎使者车”对比历史与现实,昔日蕃侯驻马于此,今日则迎接使者的到来,体现了蕃宣楼作为交通要塞的历史变迁。尾联“三山归指顾,万井仰光华”描绘了蕃宣楼对地方的影响力,它如同指南针一般指引方向,万民仰望其光辉,象征着其在地方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接下来,“缥缈临城处,逍遥散吏衙”描绘了蕃宣楼所在之地的宁静与官员们的悠闲生活。榕树的翠绿与荔枝的红霞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岭峤之间一片祥和,宾僚们也感到愉悦。诗人在此表达了蕃宣楼不仅在军事上具有战略意义,在文化与社会生活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宣风问民俗,作屏捍皇家”强调了蕃宣楼在传播文化、了解民间疾苦以及维护国家安定方面的重要性。诗人希望蕃宣楼能够继续发挥其作用,成为保护国家的屏障。整首诗通过对蕃宣楼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地方治理与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作者介绍
吴师道

吴师道
朝代:元   字:正传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生辰:1283—1344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猜你喜欢

蒙泉

京路马骎骎,尘劳日向深。

蒙泉聊息驾,可以洗君心。

(0)

宿后自华阳行次昭应寄王直方

重归能几日,物意早如春。

暖色先骊岫,寒声别雁群。

川光如戏剑,帆态似翔云。

为报东园蝶,南枝日已曛。

(0)

送文颖上人游天台

露花浮翠瓦,鲜思起芳丛。

此际断客梦,况复别志公。

既历天台去,言过赤城东。

莫说人间事,崎岖尘土中。

(0)

劝政楼下观百官献寿

御气黄花节,临轩紫陌头。

早阳生彩杖,霁色入仙楼。

献寿皆鸳鹭,瞻天在冕旒。

菊尊开九日,凤历启千秋。

乐阕祥烟起,杯酣瑞影收。

年年歌舞夕,此地庆皇休。

(0)

绿珠

大抵花颜最怕秋,南家歌歇北家愁。

从来几许如君貌,不肯如君坠玉楼。

(0)

战城南

风沙刮地塞云愁,平旦交锋晚未休。

白骨又沾新战血,青天犹列旧旄头。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