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镛州八景有序·其二玉洞秋云》
《和镛州八景有序·其二玉洞秋云》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洞里乾坤只手开,却将云物捲归来。

茹芝本是藏书地,面壁原非举鼎才。

谩谓丹炉抛紫盖,祗从钟鼓隐楼台。

五更天霁云开际,顿见桑田辟藁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洞府仙境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洞中世界的独特魅力。首句“洞里乾坤只手开”,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洞府之大,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其中,只凭一双手便能开辟出来。接着“却将云物捲归来”,描绘了洞府主人收拢云雾的场景,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茹芝本是藏书地,面壁原非举鼎才”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洞府比作藏书之地,暗示其知识与智慧的丰富;同时,通过“面壁”与“举鼎”这两个典故,对比出洞府主人并非力士,而是深谙静心之道,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这种对比,既体现了对传统智慧的尊重,也展现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谩谓丹炉抛紫盖,祗从钟鼓隐楼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洞府的生活情景。诗人以“丹炉”象征修炼与修行,以“紫盖”形容高耸入云的楼台,以“钟鼓”代表清修的氛围,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洞府内宁静而神秘的生活状态。同时,“谩谓”与“祗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观念的超越,以及对洞府生活的真实体验。

最后,“五更天霁云开际,顿见桑田辟藁莱”两句,以时间的变化为线索,描绘了清晨时分,云雾散去,洞府内外景色豁然开朗的景象。这里,“桑田”与“藁莱”分别象征着变化与新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洞府世界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洞府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不逐蒲轮至,惟寻蕙帐还。

冥鸿思物外,辽鹤别人间。

心与冠缨远,身将日月闲。

放归衔帝泽,赐对仰天颜。

逸躅淩风驭,高文炳象环。

琼台刻宸藻,千古耀名山。

(0)

材妙峄阳枝,弦调野茧丝。

清音飞雉操,雅曲白驹诗。

属意山水际,寄声鸾凤时。

南薰如在御,忠义必倾思。

(0)

踏莎行·其一

风卷霜浓,寒销冰谢。一年皎月惟今夜。

桑弧蓬矢庆门阑,云旌羽盖连车马。

命服新翻,恩波如泻。海沂致锦傅声价。

晓来和气着梅梢,春随温诏看看下。

(0)

河阴渡

朝发武陟城,夕宿河阴渡。

平原郁苍苍,蔓屮巳多露。

展我素氍毹,偃息并厓树。

洪涛与风会,砉若迅雷怒。

揆余江海士,止逝随所遇。

一苇苟可航,济险亦奚惧。

所念形影单,恒饥在长路。

中田岂无稼,不受一饭顾。

引领望故乡,巳复星汉曙。

宣尼川上叹,使我获深晤。

(0)

望海潮

云收飞脚,日祛怒暑,新蝉高柳鸣时。

兰佩紫囊,蒲抽碧剑,吴丝两腕双垂。闻道五陵儿。

蛟龙吼波面,冲碎琉璃。

画鼓声中,锦标争处飐红旗。使君冠盖追。

正霞翻酒浪,翠敛歌眉。

扇动水风生玉宇,微凉透入单衣。日暮楚天低。

金蛇掣电漾,千顷霜溪。

宴罢休燃宝蜡,凭月照人归。

(0)

赠山人沈广汉

禅房白几静无尘,野服黄冠意甚真。

避世全生深得策,闭门谢客亦高人。

忍情断酒非关病,随意收书不计贫。

近约嵩阳陈叔易,趁移丹灶过残春。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