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捺皮应缓,频磨快转多。
渠今拔出后,空鞘欲如何。
数捺皮应缓,频磨快转多。
渠今拔出后,空鞘欲如何。
这首诗《咏鞘》以形象生动的手法描绘了刀鞘的独特魅力。诗中“数捺皮应缓,频磨快转多”两句,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刀鞘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与变化,暗示了刀鞘与刀剑之间的紧密关系。其中,“数捺皮应缓”可能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刀鞘需要被轻轻按压,以适应刀剑的形状和动作,体现了刀鞘的柔韧性和适应性。“频磨快转多”则可能描述了刀鞘在频繁使用和保养时的状态,强调了其在维护刀剑锋利度上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渠今拔出后,空鞘欲如何”两句,通过假设性的场景转换,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刀剑拔出后刀鞘所面临的境况。这里“渠”指代刀剑,通过“拔出”这一动作,引出了对刀鞘后续状态的思考——当刀剑离开鞘时,刀鞘处于何种状态?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刀鞘功能性的关注,也体现了对物品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刀鞘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实际使用中的作用,更蕴含了对物品价值、功能以及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日常事物审美情趣的独特洞察。
翠微秋晚,试闲登绝顶,徘徊凝伫。
一片清凉兜率界,几度风雷貔虎。
钟阜盘空,石城瞰水,形势相吞吐。
江山依旧,故宫遗迹何处。
遥想霸略雄图,蚁封蜗角,毕竟无人悟。
六代兴亡都是梦,一样金陵怀古。
宫井朱阑,庭花玉树,偏费骚人句。
此情谁会,橹声摇月东去。
恨无情画舸,载离思,各西东。
正佳节惊心,故人回首,应念匆匆。
殷勤彩丝系臂,问如何、不系片帆风。
醉里阳关历历,望中烟树蒙蒙。驿亭榴火照尘容。
依约舞裙红。纵旋采香蒲,自斟芳酒,酒薄愁浓。
功名事,浑几许,甚半生、长在别离中。
不似东来潮信,日斜还过吴淞。
敞千门万户,瞰沧海、烂银盘。
对沆瀣楼高,储胥雁过,坠露生寒。阑干。
眺河汉外,送浮云、尽出众星乾。
丹桂霓裳缥缈,似闻杂佩珊珊。
长安底处高城,人不见,路漫漫。
叹旧日心情,如今容鬓,瘦沈愁潘。幽欢。
纵容易得,数佳期、动是隔年看。
归去江湖一叶,浩然对影垂竿。
谷口仙田,瑶草谁栽,山中子真。
向紫霞洞里,凿开丹室,素华台上,瞻望飙轮。
王子吹笙,洪厓握手,烂醉桃花万树春。
都休问、蓬莱清浅,天地氤氲。有时澡雪精神。
诵蕊笈丹书小篆文。
更佩联明月,剑寒秋水,或笞鸾凤,或翳麒麟。
碧落空歌,紫虚郁秀,径挟飞仙拜玉宸。
天门近,听履声直上,高步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