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白几静无尘,野服黄冠意甚真。
避世全生深得策,闭门谢客亦高人。
忍情断酒非关病,随意收书不计贫。
近约嵩阳陈叔易,趁移丹灶过残春。
禅房白几静无尘,野服黄冠意甚真。
避世全生深得策,闭门谢客亦高人。
忍情断酒非关病,随意收书不计贫。
近约嵩阳陈叔易,趁移丹灶过残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高僧的平和生活与超然物外的情操。"禅房白几静无尘,野服黄冠意甚真"表达了他在清净的禅房中,以简单的衣着保持心灵的纯洁与真挚。"避世全生深得策,闭门谢客亦高人"则显示他远离世俗,专注于修行,有着超凡脱俗的智慧。
"忍情断酒非关病,随意收书不计贫"一句,展现了诗中人物对于物欲的超越与对知识的追求,即便是在简朴甚至贫困的情况下也不为所动摇。"近约嵩阳陈叔易,趁移丹灶过残春"则透露出他在山林间结交志同道合之士,与他们一起度过清贫而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人际关系和精神追求的表达,展示了诗中人物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心境。
金华山人王孝子,自来生长金华里。
阿母初生孝子时,鸣鹊飞来树头止。
子生日长母日健,每听鹊声心辄喜。
鹊声在树母在堂,孝子晨昏具甘旨。
愿言阿母享遐龄,鹊声喳喳长在耳。
阿母生子愿子贤,今子作官东海涘。
一朝母逝鹊不来,回首家乡隔山水。
鹊不来兮其奈何,母子恩情那得已。
天高地深恨无托,作轩名鹊良有以。
我亦飘零未归客,父母早殁失怙恃。
十年空守骨肉函,有泪不入黄泉底。
故山非无一抔土,长路风尘阻戎垒。
闻君孝行未识君,为记诗章持送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