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自然风光中的游历情景。诗的开篇“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即设定了一个清晨从阳坡出发,至午后来到阴山之下的场景,通过对比日照和山影,营造了一种时间流转与空间迁移的意境。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中的“舍舟”意味着旅人放下了船只,开始了陆地之行,而“眺迥渚”则描绘了一种遥望远方的举动,“停策倚茂松”则表明在茂密的松林间暂时休憩。
接下来,“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描述了道路的曲折与岛屿的美丽,这些形容词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增添了一种幽深和细致的艺术感受。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灇”中的“俯视”和“仰聆”表现了旅人对周遭环境的仔细观察,从低头看地面上的乔木到抬头听天空中水流的声音,这种动作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紧接着,“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中的“石横”和“林密”进一步渲染了山水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蹊绝踪”则暗示了一种深入自然之中、难以寻迹的探险体验。
诗的后半段,“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中的“解作”表达了对周遭景物的感受和内心的沉淀,而“升长”则描绘了一种生命力的勃发。
接下来的“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描写了海鸟在春日岸边嬉戏,以及天空中的鸡形云朵随风舞动,这些生灵的活泼表现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最后,“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不尽之感,以及面对这些美好而不能与他人共同享受时的遗憾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湖泊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独特。
君同鲍明远,邀彼休上人。
鼓琴乱白雪,秋变江上春。
瑶草绿未衰,攀翻寄情亲。
相思两不见,流泪空盈巾。
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
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
寄迹鸳鹭行,归心鸥鹤群。
唯有王居士,知予忆白云。
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