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二月二十八夜至此怅然继和》
《十二月二十八夜至此怅然继和》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病马犹依枥,饥鸿更著行。

深宵风雨后,万里道途长。

骨立难看镜,愁来怕举觞。

少年轻聚散,曾笑客思乡。

(0)
注释
病马:形容马病弱。
枥:马厩。
饥鸿:饥饿的鸿雁。
更著行:更加孤单地飞翔。
深宵:深夜。
风雨后:风雨之后。
万里:极远的距离。
道途长:道路漫长。
骨立:形容人极度消瘦。
难看镜:难以照见镜子。
愁来:忧愁时。
举觞:举杯饮酒。
少年:年少时期。
轻聚散:轻易地相聚又离散。
曾笑:曾经笑谈。
客思乡: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翻译
病弱的马依然留在马厩,饥饿的鸿雁更加孤单地飞翔。
深夜风雨过后,前方的道路漫长无垠。
瘦骨嶙峋难以照见镜子,忧愁时害怕举杯饮酒。
年少时朋友相聚又离散,那时曾笑谈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哀愁的情感氛围。开篇“病马犹依枥,饥鸿更著行”两句,以病弱的马和挨着篱笆寻找食物的雁鸟来比喻诗人的境况,表现出一种无力和困顿之感。接着“深宵风雨后,万里道途长”通过夜晚的风雨和遥远的道路,增添了环境的荒凉与旅途的艰辛,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第三句“骨立难看镜,愁来怕举觞”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悲哀之情。诗人面对着镜子,看到的是瘦弱的自己,这种形象上的苍白无力,更是心理上的自卑与忧伤。而“愁来怕举觞”,则表明了诗人即使想借酒浇愁,也感到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绪。

最后两句“少年轻聚散,曾笑客思乡”通过对往昔聚会的回忆和对远方家园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友情淡薄以及归属感的深切思考。这也揭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怀旧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境遇的无奈、青春易逝的哀愁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诗中充满了悲凉与感慨,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优秀之作。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游白云山

山泉远落白云坞,细石疏泉夹溪路。

追寻泉脉到峰头,峰头白云共来去。

豹儿岭上衔夕晖,狮子冈边空翠微。

一抹霞连荻江水,千岩鸿逐秋雨飞。

我欲因之乘云上,白鹤仙人归不归。

(0)

秦淮

水涨秦淮月渐斜,夜深吹笛谱红牙。

不知燕子归来否,旧巷乌衣又落花。

(0)

忆溪上梅花

记得沿溪踏白云,梅花如雪落纷纷。

今朝欲问花开未,雪涨前溪路不分。

(0)

送团冠霞移家海陵

人生若浮云,起灭倏变幻。

之子幸相于,卅年共里闬。

问字时叩门,苔痕记墙半。

忽闻诹元辰,徙家东海畔。

同时玉几翁,早晚去江馆。

大雅今几人,参差各星散。

纵复讯音便,晤言等天汉。

举首望河桥,轻桡背花岸。

(0)

上九龙滩三首·其三

晚泊小长湄,风光别一时。

山高日落早,天小月来迟。

乘兴催诗句,联船酌酒卮。

滔滔声彻夜,动我故乡思。

(0)

春兴

溪流颇无赖,半夜作雨声。

屋角一鸟啼,始知今日晴。

兴来何所待,著屐出门行。

萋萋碧草长,冉冉春风生。

山径绝来客,嘉树自发荣。

我欲攀其枝,睍睆闻流莺。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