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颇无赖,半夜作雨声。
屋角一鸟啼,始知今日晴。
兴来何所待,著屐出门行。
萋萋碧草长,冉冉春风生。
山径绝来客,嘉树自发荣。
我欲攀其枝,睍睆闻流莺。
溪流颇无赖,半夜作雨声。
屋角一鸟啼,始知今日晴。
兴来何所待,著屐出门行。
萋萋碧草长,冉冉春风生。
山径绝来客,嘉树自发荣。
我欲攀其枝,睍睆闻流莺。
这首《春兴》由清代诗人程岫所作,描绘了春天清晨的一幅生动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首先,开篇“溪流颇无赖,半夜作雨声”,以溪流半夜潺潺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仿佛在预告着新的一天即将来临。接着,“屋角一鸟啼,始知今日晴”,通过一只鸟的啼鸣,揭示了天气的变化,从夜间的阴雨转为白天的晴朗,这一转折巧妙地引出了诗人的兴致。
“兴来何所待,著屐出门行”表达了诗人在感受到天气变化后,内心的喜悦与冲动,他迫不及待地穿上木屐,走出家门,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接下来的“萋萋碧草长,冉冉春风生”,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绿草如茵,春风拂面,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山径绝来客,嘉树自发荣”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宁静与和谐,山间小径上似乎只有诗人一人漫步,而周围的树木却在春风的吹拂下,自行繁茂生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最后,“我欲攀其枝,睍睆闻流莺”,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想要攀上树枝,聆听那悦耳的黄莺鸣叫,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以及他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与乐趣的过程,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