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王格非》
《寄王格非》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玉堂分手七年馀,萧散林泉乐遂初。

乡里共高王烈行,家庭常授伏生书。

穿云采药常携鹿,傍水持竿亦钓鱼。

南北相望六千里,一缄聊用慰离居。

(0)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寄王格非》。诗中描绘了与友人王格非分别七年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往友情的回忆。

首句“玉堂分手七年馀”,开篇即点明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之长,玉堂在此处可能象征着官场或高雅的环境,暗含了两人曾共处的美好时光。接下来,“萧散林泉乐遂初”一句,表达了在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中,友人找到了最初的快乐与宁静,暗示了二人友情的深厚与纯粹。

“乡里共高王烈行,家庭常授伏生书”两句,通过描述友人在乡里的高尚行为和家庭中传承知识的情景,展现了友人的人格魅力和对文化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品德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穿云采药常携鹿,傍水持竿亦钓鱼”描绘了友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进一步展现了其生活的乐趣与精神的自由。

最后,“南北相望六千里,一缄聊用慰离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虽然相隔六千里,但一封书信足以寄托思念之情,传递温暖与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哨遍..送孙无言从广陵归黄山

为问先生,且住为佳,何事成归计。

却道是、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

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

便功业萧曹,文章燕许,不过如斯而已。

况他家父子是和非,问商山何与乃公事。

白社遗民,黄冠故里,犹然迟矣。再莫羡、扬州佳丽。

负了山灵誓。阁梅堤柳,当年几下芜城泪。

绣瓦宫娥,银床宾客,只今名姓谁为记。

天台可赋,苏门堪啸,奚必江东虎视。

把芒鞋整顿,归来閒憩。

向轩皇、铸鼎旧高台,饵丹砂、身名俱避。

有时来往空庭,一二庄生老子。

倘教他日少微星耀,天上来徵处士。

好教童子护柴门,道先生高眠未起。

(0)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九日

每到重阳,扶老母、登高楼上。

便拟就、三冬日暖,初移帷帐。

此际楼空浑不见,凄凉索奠黄花酿。

自看来、先做白衣人,谁相饷。鸡骨在,愁难状。

马鬣在,贫难葬。问侧身天地,那堪俯仰。

漫把茱萸灵几插,未知母去今何傍。

想幽魂、也向夜台登,将儿望。

(0)

苏幕遮.花间听弹指声

绿初回,红渐出。树树春交,把手轻来折。

为底关心攀又歇。无语无言,自把螺纹画。

爪才修,琴罢拨。啮遍纤痕,独向东风剔。

毕竟思量春可惜。待问分明,瞥去屏山隙。

(0)

醉公子.重来

乍握纤纤手。侬意他知否。

莫便使他知,教他归去思。重来花下见。

红晕潮生面。纤手只微笼,多时露玉葱。

(0)

千秋岁.题袁重其侍母图

金盘玉七。斟酌西池醴。传妙舞,流仙吹。

斑衣娱此日,霜哺思前事。

北堂上,粲然一笑慈颜喜。见说麒麟瑞。

巧向怀中坠。应解识,之无字。

添枝桐月闺,入梦兰云细。

愿岁岁,青春白发看儿戏。

(0)

小重山.扶病

迟日园亭禊事收。那时扶病送、上兰舟。

千丝万绪在心头。方寸地,著得许多愁。

风雨几曾休。怪来人意冷、似新秋。

晚天莫倚最高楼。楼下水,一曲断肠流。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