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初回,红渐出。树树春交,把手轻来折。
为底关心攀又歇。无语无言,自把螺纹画。
爪才修,琴罢拨。啮遍纤痕,独向东风剔。
毕竟思量春可惜。待问分明,瞥去屏山隙。
绿初回,红渐出。树树春交,把手轻来折。
为底关心攀又歇。无语无言,自把螺纹画。
爪才修,琴罢拨。啮遍纤痕,独向东风剔。
毕竟思量春可惜。待问分明,瞥去屏山隙。
这首《苏幕遮·花间听弹指声》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画面。
首先,“绿初回,红渐出”,开篇即以春色的更迭引入,绿叶初生,红花渐开,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接着“树树春交,把手轻来折”,描绘了人们在春日里轻柔地折取花朵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为底关心攀又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即使折下花朵,心中仍难以割舍。接下来“无语无言,自把螺纹画”,则通过女子独自在花瓣上刻画螺纹的动作,展现了她内心的细腻与情感的丰富。
“爪才修,琴罢拨”,进一步描绘了女子修长的手指和弹琴后的动作,暗示了她不仅善于折花,还擅长音乐,展现了多才多艺的形象。
“啮遍纤痕,独向东风剔”,描述了女子在花间细嗅花香,仿佛在品味生活的每一刻,即使面对微小的痕迹也不放过,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致观察。
最后,“毕竟思量春可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即使春天短暂,也要好好把握。而“待问分明,瞥去屏山隙”则以问话结束,似乎在期待着某种答案或回应,充满了期待与神秘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人生的细腻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