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九日》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九日》全文
明 / 董以宁   形式: 词  词牌: 满江红

每到重阳,扶老母、登高楼上。

便拟就、三冬日暖,初移帷帐。

此际楼空浑不见,凄凉索奠黄花酿。

自看来、先做白衣人,谁相饷。鸡骨在,愁难状。

马鬣在,贫难葬。问侧身天地,那堪俯仰。

漫把茱萸灵几插,未知母去今何傍。

想幽魂、也向夜台登,将儿望。

(0)
鉴赏

这首《满江红》是明代诗人董以宁在乙巳年九月十日所作的一首述哀之作。诗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之情。

“每到重阳,扶老母、登高楼上。”开篇即点出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以及与母亲共度佳节的美好回忆。“便拟就、三冬日暖,初移帷帐。”这里描述了在寒冷的冬季,母亲为家人准备温暖的居所,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此际楼空浑不见,凄凉索奠黄花酿。”随着母亲的离去,往日欢聚的高楼变得空荡,只剩下孤零零的黄花酒祭奠,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自看来、先做白衣人,谁相饷。”诗人感叹自己已步入老年,却无人相陪,更显出生活的寂寥。

“鸡骨在,愁难状。马鬣在,贫难葬。”鸡骨和马鬣分别指代家禽和马匹的遗骸,此处通过这些日常之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母亲去世后家中贫困状况的无奈与哀痛。“问侧身天地,那堪俯仰。”诗人自问在这广阔的世界中,如何面对母亲的离世,内心充满了无法言说的痛苦与挣扎。

“漫把茱萸灵几插,未知母去今何傍。”茱萸是传统节日中的常见植物,诗人试图通过插茱萸来寄托哀思,但心中仍疑惑母亲去了何处,表现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与牵挂。“想幽魂、也向夜台登,将儿望。”最后,诗人想象母亲的魂魄或许也在冥界寻找着自己的孩子,表达了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与哀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与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作者介绍

董以宁
朝代:明   字:文友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董以宁(约公元1666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同里结国仪社,委以启札。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魏裔介未与一面,为之倾倒。以宁于历象、乐律、方与之指,多所发明。
猜你喜欢

集苏轼诗联

不独清心能省事;应须极贵又长生。

(0)

集苏轼诗联

谁信诗能回造化;乃知身不在人间。

(0)

集苏轼诗联

此地他年颂遗爱;知君决狱有阴功。

(0)

挽彭玉麟联

先声震朔漠炎荒,疆寄虽辞,边防终赖,谁敢当江海楼船,持节任优游,于今古名臣列传中,并格独新,要不外退省为怀,战战兢兢无坠志;

余力辟东洲讲舍,十年树木,万卷藏书,已非复戎马关山,骑箕犹眷恋,愿二三豪俊为时出,通经致用,以仰答爱才如命,勤勤恳恳之深心。

(0)

学校饭厅联

时事迫艰危,今日朝廷方旰食;

学人志康济,此时粗粝亦民膏。

(0)

挽蒋士铨联

翰林投老身才用;天子知名遇亦稀。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