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褪红衣蒲稗老,西风吹冷汀洲。
翠罗簇护锦云稠。借来三月景,点破一江秋。
鸥鸟不归沙嘴静,孤芳自觉含羞。
柔枝袅袅影悠悠。浪中莲唱杳,烟外夕阳愁。
莲褪红衣蒲稗老,西风吹冷汀洲。
翠罗簇护锦云稠。借来三月景,点破一江秋。
鸥鸟不归沙嘴静,孤芳自觉含羞。
柔枝袅袅影悠悠。浪中莲唱杳,烟外夕阳愁。
这首明代陈霆的《临江仙·芙蓉》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莲花图景。"莲褪红衣蒲稗老",生动地展现了莲花凋零,蒲草枯黄的时节变换,暗示了时光的流转。"西风吹冷汀洲",通过西风的寒意,渲染出秋天的萧瑟气氛。
"翠罗簇护锦云稠",以华丽的比喻描绘出莲叶如翠罗般密集,仿佛锦绣般的云彩,增添了画面的丰富色彩。"借来三月景,点破一江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怀念,也暗示了眼前的秋景虽凄凉,但仍保留着春天的痕迹。
下片转而写到鸥鸟归巢,沙滩宁静,莲花独自含羞,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意境。"柔枝袅袅影悠悠",形象地描绘了莲花随风摇曳的姿态,以及其倒影在水中的悠长。最后两句"浪中莲唱杳,烟外夕阳愁",以莲声和夕阳的落寞,寓言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淡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秋日莲花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
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
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
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无似有,游丝细。
聚复散,真珠碎。
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
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
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才入新年,喜两见、希奇盛事。
正五旦、虹流电绕,星枢呈瑞。
方庆千秋开宝运,又今六日生名世。
河清生圣岳生贤,风云际。
修月手,凌云气。
吞泽量,飞泉思。
况声名已自,惊天动地。
上寿不须儿女语,著鞭且展英雄志。
北方焰焰看来年,魁名字。
蓓蕾江梅,正好是、小春时候。
螺浦下、乾坤间气,山川锺秀。
作起风流今几代,诚斋心印亲传授。
更修名、大节与谁同,韩山斗。
修月斧,擎天手。
鸿敛翼,云归岫。
有庄园陶径,菊滋松茂。
只恐东山真事业,更应西洛登耆旧。
有年年、宣勤到鳌扉,黄封酒。
学富胸襟,才名擅、菊潭第一。
都缘是、文星在命,光联南极。
已向九霄横鹗荐,词埸独步花生笔。
况而今、好事又相逢,趋朝急。
增喜气,眉黄色。
须还做,龙头客。
且今朝满泛,寿觞琼液。
自昔箕畴称五福,惟公兼备真难得。
看明朝、夺取锦标归,头方黑。
萱草堂开,仙姿秀、金枝玉叶。
亲曾映、尧阶三月,蓂舒六荚。
荣侍早随台辅鼎,长生已镂天潢牒。
自当年、苹藻俪勋门,能循法。
掌中贵,双珠握。
慈训笃,家传学。
信陶亲珪母,要还相业。
最好鳌头攀盛事,只今鹤发承殊渥。
任年年、王母献蟠桃,金书帖。
指日中秋,便满目、蟾光如洗。
又还竹溪溪上,长庚瑞世。
事业权与韩范辈,文章拍调苏黄里。
借北来双鹤寿芳筵,人千岁。
羞阿买,依兰砌。
看大阮,趋枫陛。
这冰壶人物,蓬山地位。
荐墨未曾乾翠剡,除书已拟封黄纸。
把爆筵、趁取牡丹红,花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