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舟催泊。风静潮初落。正是客怀无处著。
那更暝烟残角。纱窗闲锁屏山。罗衣莫凭栏干。
杨柳阴中暮雨,杜宇声里春寒。
兰舟催泊。风静潮初落。正是客怀无处著。
那更暝烟残角。纱窗闲锁屏山。罗衣莫凭栏干。
杨柳阴中暮雨,杜宇声里春寒。
这首《清平乐》由清代诗人孙云鹤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
“兰舟催泊,风静潮初落。”开篇即以“兰舟”点明行船之景,暗示了主人公可能正处在旅途之中。风平浪静,潮水退去,营造出一种暂时的安宁与平静。然而,“正是客怀无处著”,道出了旅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无论外界如何宁静,内心的思绪却难以安放。
接着,“那更暝烟残角”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暗与时间的流逝。暝烟指的是傍晚时分的烟雾,残角则暗示了夜晚的钟声,两者交织在一起,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强化了时间的流动感和孤独感。
“纱窗闲锁屏山,罗衣莫凭栏干。”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室内与室外的对比。纱窗紧闭,屏山静立,室内显得格外寂静与封闭;而室外的罗衣,似乎在劝诫着主人不要轻易触碰那冰冷的栏杆,以免感受到更多的寒冷与孤独。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室内与室外的对比,映射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杨柳阴中暮雨,杜宇声里春寒。”这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杨柳阴下,暮雨绵绵,春寒料峭,杜鹃鸟的啼叫声在雨中回荡。这一场景既美丽又凄凉,既充满了生机又蕴含着哀愁。杨柳代表了春天的生机,但暮雨和春寒则暗示了季节的变换以及随之而来的离别与哀伤。杜鹃鸟的啼叫,更是传统文学中常用来表达哀愁与思乡之情的意象。整首词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情感深度的意境,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与共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