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气散缤纷,诗吟八景闻。
松关青失色,石壑白添纹。
鸿爪痕堪印,螺鬟影不分。
观音身是玉,相对覆慈云。
瑞气散缤纷,诗吟八景闻。
松关青失色,石壑白添纹。
鸿爪痕堪印,螺鬟影不分。
观音身是玉,相对覆慈云。
这首诗描绘了屯山积雪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山川的静谧与纯净之美。
首句“瑞气散缤纷”开篇即点明了雪后空气中的祥瑞之气,仿佛五彩斑斓的云雾在空中飘散,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祥和的氛围。接着,“诗吟八景闻”则暗示了诗人对这美景的赞叹之情,通过吟诵八景(古代指山水、花鸟、人物等八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来表达对眼前景色的欣赏与感慨。
“松关青失色,石壑白添纹”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原本青翠的松树与白雪覆盖的山壑进行对比,突出了雪的洁白与山的静美,同时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仿佛雪还在不断地为山壑增添着白色的纹理。
“鸿爪痕堪印,螺鬟影不分”中,“鸿爪痕”借用了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中的典故,比喻大雁留下的足迹,此处用来形容雪地上的脚印,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螺鬟影不分”则描绘了山间雾气缭绕,使得远处的山峰如同螺髻般隐约可见,增加了画面的朦胧美。
最后,“观音身是玉,相对覆慈云”以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为喻,将雪后的山景比作玉雕,不仅赞美了山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敬畏之心。同时,“相对覆慈云”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屯山积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纯净,以及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明明天子初垂裳,讲求治理资贤良。
前言炳炳森琳琅,其中法戒垂兴亡。
无然侈泰谦为光,惟怀俭德乃可常。
勉咨古训遭明昌,微文奥义相与商。
亹亹听之思深长,自牖纳约忠敢忘。
躬行不懈惟吾皇,从绳则直古所藏。
三代而下不足当,取法乎上虞与唐。
念兹在兹敬日强,克绥天禄休无疆。
神龙矫云穹,澍霖沛中野。
纤纤众草姿,濯濯受沾洒。
靡靡掇遗芳,荧荧照光冶。
岂惟矜昏瞆,将以开来者。
群流趋广洋,黄潦无废舍。
愿言策疲马,游戏山泉下。
会景吐奇葩,临流命清斝。
逸武敢追攀,所愧知音寡。
邀此琼瑶报,沈衷用申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