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乞巧》
《乞巧》全文
宋 / 李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处处香筵拂绮罗,为传神女渡天河。

休嫌天上佳期少,已恨人间巧态多。

齰舌自应工妩媚,方心谁更苦镌磨。

独收至拙为吾事,笑指双针一缕过。

(0)
鉴赏

这首《乞巧》诗,由宋代诗人李朴所作,描绘了民间七夕节乞巧的风俗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韵味。

首句“处处香筵拂绮罗”,生动地展现了七夕之夜,人们在精心布置的宴席上,香气四溢,华美异常的景象。这里的“香筵”指的是香气浓郁的宴席,“拂绮罗”则形象地描绘出宴席上铺陈着华丽的丝绸,营造出一种高雅而温馨的氛围。

接着,“为传神女渡天河”,巧妙地引入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将现实与神话结合,赋予了节日更深的文化内涵。诗句中的“神女”即指织女,她每年七夕渡过银河与丈夫牛郎相会,这一传说成为了乞巧节的起源之一。

“休嫌天上佳期少,已恨人间巧态多。”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天上人间情感的对比与感慨。一方面,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仅能相聚一次,时间短暂;另一方面,人间的巧妇们却通过乞巧活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出了人间的丰富情感与技艺。

“齰舌自应工妩媚,方心谁更苦镌磨。”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乞巧活动中的女性形象。斋戒(齰舌)是为了祈求心灵纯净,以更接近织女的智慧与技艺;而“方心”则是指内心对技艺的执着追求,通过不断的雕琢与磨砺,展现出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独收至拙为吾事,笑指双针一缕过。”这两句诗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总结了乞巧活动的意义。乞巧不仅是对织女技艺的模仿与学习,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即使技艺拙劣,也能乐在其中,享受过程带来的乐趣。同时,通过“双针一缕过”的动作,形象地展示了女性在乞巧活动中专注、细致的一面。

整体而言,这首《乞巧》诗不仅描绘了七夕节乞巧活动的热闹场景,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与传承。

作者介绍
李朴

李朴
朝代:宋   籍贯:虔州兴国迳口(今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凤冈村)   生辰:1063-1127

李朴(1063-1127)字先之,虔州兴国迳口(今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凤冈村)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八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六十五岁绍圣元年,(公元一〇九四年)登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佑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忌者欲挤之死,朴泰然无惧色。徽宗即位,召对,言甚切直。蔡京恶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罢为四会令。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高宗初,除秘书监,未至卒。追赠为宝文阁待制。朴著有《章贡集》二十卷,《宋史本传》及丰清敏遗事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浣溪沙·其三

泪缕愁丝款款抽,梦痕和月寄红楼,误教帘箔坠银钩。

落絮无端迷眼角,飞花有意掠眉头,送春才许识温柔。

(0)

浣溪沙·其二

车马寒潭忆旧踪,朱灯白雪蓦相逢,胭脂犹认去年红。

别馆城南春乍展,灵犀江上梦曾通,怜渠渠亦独怜侬。

(0)

为朱南野画扇

镜中白发星星变,江上青山日日閒。

尽向镜中忧白发,谁来江上看青山。

(0)

集句拟少陵秋兴八首·其七

一片孤城万仞山,愁看直北是长安。

天空绝塞闻边雁,日绕龙鳞识圣颜。

岭树重遮千里目,玉山高并两峰寒。

武皇没后巡游少,宫殿参差落照间。

(0)

哭姊丈沈宏度

公昔姻我家,我发未受束。

公今去人世,我发亦已秃。

周亲能几何,断我残手足。

平生数见面,一岁难五六。

况兹永诀绝,长往不可复。

我姊苟存活,短焰然寸烛。

岁月坐成暮,谁来慰幽独。

芒棘刺我肠,冰炭置我腹。

添我头上霜,销我骨中肉。

钟情与愁激,饮泪不成哭。

仰天天为高,俯地地难缩。

却恨海门山,青青长在目。

(0)

再宿石门志感

清尊见月焚香待,拄杖敲门踏雪过。

孤馆夜寒春梦短,落花风急雨声多。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