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帆早拍云涛堆,落帆暮上姑苏台。
天沉海峤鸟飞去,雨入太湖云不来。
西施白苧岂复唱,吴王故苑俱成灰。
谁能与子论许事,倚栏共听渔歌回。
挂帆早拍云涛堆,落帆暮上姑苏台。
天沉海峤鸟飞去,雨入太湖云不来。
西施白苧岂复唱,吴王故苑俱成灰。
谁能与子论许事,倚栏共听渔歌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吴江出发,傍晚时分抵达姑苏台的旅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
首句“挂帆早拍云涛堆”,以动态的画面开篇,帆船在晨光中破浪前行,与云雾交融,展现出一种壮阔而神秘的景象。接着,“落帆暮上姑苏台”则描绘了日暮时分,诗人停泊在姑苏台旁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安详。
“天沉海峤鸟飞去,雨入太湖云不来”,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天空由明亮转为昏暗,海鸟远去,太湖上却无雨降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西施白苧岂复唱,吴王故苑俱成灰”,诗人将思绪转向历史,提到西施与吴王的故事,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昔日繁华已成过往,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
最后,“谁能与子论许事,倚栏共听渔歌回”,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这份感慨,通过倚栏听渔歌,寻找心灵的慰藉,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故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珍视。
碎媪酒,卧媪垆。武家垆畔鼾呼呼。丰沛中,群酒徒。
噱季鼻大糟所都。谁唤隆准而公乎。
十二年,左纛还。著红衫,应午炎。七尺所临万马环。
诸王列侯敢不虔。猎徒酒伴隘巷看。
独召故老金爵乾。惜青春,赭朱颜。
乃思猛士得将安。归问野鸡还我韩。
峨峨天台峰,峰高几千丈。
金乌浴海潮,飞出天门唱。
中有绿发翁,神清气豪宕。
远继太傅踪,游观赤霞障。
著屐步云衢,鸣珂对天仗。
翩然举飞翰,振铎螺川上。
文章若有神,班马不相让。
诗兴秋云高,词气春涛壮。
兹辰涉大江,携诗远来访。
延坐振文堂,高谈知雅量。
鱼来芹泮看,鹤去梅边放。
孤云起东山,式慰群生望。
车遥遥,去何之。马萧萧,鸣深悲。
路绕关山千万里,望君不见长相思。
黄尘蔽日征鸿断,肝肠似割空留恋。
霜雪堕指冰断须,未寄衣裘泪如线。
长途豺虎方纵横,魂惊胆落伤中情。
伤中情,向谁诉。百岁光阴暗中度,车遥遥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