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比兴隐而彰,三百馀篇妙义藏。
已识鸱鸮为巧妇,仍知杕杜是甘棠。
书生未省离城阙,物理何从见否臧。
闭户先生学不厌,更同许郭辨毫芒。
诗人比兴隐而彰,三百馀篇妙义藏。
已识鸱鸮为巧妇,仍知杕杜是甘棠。
书生未省离城阙,物理何从见否臧。
闭户先生学不厌,更同许郭辨毫芒。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名为《寄闻人茂德》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学问追求的深刻理解与对世事洞察的独到见解。
首联“诗人比兴隐而彰,三百馀篇妙义藏”,以“诗人”自喻,指出诗歌创作中的比兴手法虽隐而不显,却能蕴含深刻的道理和意义,如同《诗经》三百余篇,每一句都深藏智慧与哲理。
颔联“已识鸱鸮为巧妇,仍知杕杜是甘棠”,通过鸱鸮(猫头鹰)与巧妇、杕杜(一种植物)与甘棠的对比,寓意在复杂的人性和自然现象中,有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其实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鸱鸮作为夜行鸟,常被误解为恶鸟,但诗人认为它如同聪明的妇人,善于在暗处观察和行动;杕杜与甘棠,虽然外表普通,但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价值和用途,象征着事物的价值不应仅凭表面判断。
颈联“书生未省离城阙,物理何从见否臧”,表达了书生们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难以真正理解世间万物的本质和是非。诗人借此提醒人们,要跳出书本的束缚,深入生活,才能真正认识世界。
尾联“闭户先生学不厌,更同许郭辨毫芒”,提到闭门读书的学者,即使学无止境,也应像许靖、郭嘉这样的智者一样,能够细致入微地分辨事物的细微差别,展现出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知识探索的执着精神。
好山未易得,况此不多山。
靡迤八九丘,远视犹弹丸。
几载谋一区,经营何其艰。
尺求而寸予,往往人所悭。
丙舍西复西,一岑颇巑岏。
其坡委蛇垂,宛若萦带鞶。
又类立大纛,转帜风飞翻。
其中似掌平,可为宫与坛。
荷君割膏腴,易置为我欢。
斯举昔罕闻,岂但今所难。
得以奉帝尊,峻阁而危栏。
顾惟匪陶顿,奚以役倕般。
盖由心愿欲,宁恤家殚残。
于兹延真侣,亦足化世顽。
报乏千镒金,感著方寸丹。
每嗟隶黔首,孰若侪黄冠。
惟弗叛宣尼,何妨师老聃。
斯宇傥落成,屈致居其间。
玄玄五千言,言言推其端。
看生白室光,相对清昼閒。
学道能造极,何必三神峦。
《谢朱南塘借己田为易陆宅山建玉宸道宇》【宋·卫宗武】好山未易得,况此不多山。靡迤八九丘,远视犹弹丸。几载谋一区,经营何其艰。尺求而寸予,往往人所悭。丙舍西复西,一岑颇巑岏。其坡委蛇垂,宛若萦带鞶。又类立大纛,转帜风飞翻。其中似掌平,可为宫与坛。荷君割膏腴,易置为我欢。斯举昔罕闻,岂但今所难。得以奉帝尊,峻阁而危栏。顾惟匪陶顿,奚以役倕般。盖由心愿欲,宁恤家殚残。于兹延真侣,亦足化世顽。报乏千镒金,感著方寸丹。每嗟隶黔首,孰若侪黄冠。惟弗叛宣尼,何妨师老聃。斯宇傥落成,屈致居其间。玄玄五千言,言言推其端。看生白室光,相对清昼閒。学道能造极,何必三神峦。
https://shici.929r.com/shici/aCKt85qj.html
凄凉时序每兴嗟,那复登高似孟嘉。
尚喜乌纱粘皓发,犹存青眼对黄花。
百篇剩有诗堪索,九日愁无酒可赊。
采采缅怀元亮节,不随流俗竞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