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不来春又暄,凭栏溢目水如天。
无心还似今宵月,照见三千及大千。
百鸟不来春又暄,凭栏溢目水如天。
无心还似今宵月,照见三千及大千。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悟。首句“百鸟不来春又暄”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温暖的春日图景,没有了鸟鸣的喧嚣,春天依然充满生机与温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寞的氛围。
接着,“凭栏溢目水如天”一句,通过视觉的对比,将目光所及之处的水面与天空相提并论,展现出广阔无垠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超脱。
“无心还似今宵月”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情感,将月亮比作无心之人,月光如同洒落的银纱,照亮了三千世界与大千世界,寓意着诗人的心境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纯净而深远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禅宗诗中常见的哲理与意境融合的特点。
扁舟时属暝,月上有馀辉。
海燕秋还去,渔人夜不归。
中流何寂寂,孤棹也依依。
一点前村火,谁家未掩扉。
斸药去还归,家人半掩扉。
山风藤子落,溪雨豆花肥。
寺远僧来少,桥危客到稀。
不闻砧杵动,应解制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