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时属暝,月上有馀辉。
海燕秋还去,渔人夜不归。
中流何寂寂,孤棹也依依。
一点前村火,谁家未掩扉。
扁舟时属暝,月上有馀辉。
海燕秋还去,渔人夜不归。
中流何寂寂,孤棹也依依。
一点前村火,谁家未掩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景象,诗人通过对晚上扁舟、月光、海燕和渔人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平和的氛围。开篇“扁舟时属暝”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时间点,即暮色渐浓之际,人开始准备夜晚的生活。紧接着,“月上有馀辉”则是对环境的一种描写,月光洒落在水面,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宁静而神秘。
“海燕秋还去”一句,则引入了季节和动态的元素,海燕作为秋天的象征,它们的飞行给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机。然而,“渔人夜不归”却又拉回了读者的注意力,渔人的不归暗示着一天劳作的结束,也可能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描绘。
“中流何寂寂”表达出诗人对于这宁静之中的孤独感受。这里的“中流”指的是船在水面上航行,而“何寂寂”则是对这种环境氛围的感慨,既有景物的孤独,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而“孤棹也依依”则更深化了这一情绪。孤独的船棹在水中摇曳,与周遭宁静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一种坚守和期待,同时也可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最后,“一点前村火,谁家未掩扉”一句,则将视角转向岸上,点燃了读者对于远方灯火的好奇。这里的“一点前村火”可能代表着希望和温暖,而“谁家未掩扉”则是对夜晚最后的温馨与安全感的一种探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和孤独的深刻感悟。
故人高兴蟠云林,门对三山之碧岑。
却忆秋风相过日,溪口系船黄叶深。
石潭买鱼雨羃羃,松冈跃马烟沈沈。
翠屏千尺天上落,十日缥缈穷登临。
当时感激恋岑寂,常恐寇盗相凌侵。
落霞遥怜烽火赤,白云独拥高崖阴。
复忽山城五月暑,思挹风露清烦襟。
偶持纨素写秋树,已觉幽思回萧森。
天清遥见寒泽雁,日落如闻秋岸砧。
寄君重写千里意,感我惜别多愁心。
交交林间双鸣禽,临风忽来遗好音。
青松白石可娱老,从尔倡和山中吟。
河之水,瀰而黄,十月北风吹大霜,送子欲往愁无梁。
斲冰嵯峨冻地裂,鸹鸧呼寒堕其翮。
单车匹马从南来,踣铁交蹄五花白,北渡河流望燕月。
初月剪剪如弯眉,征夫道上愁别离。
青峰石壁猿夜啼,橡粟寒落林头枝。
何年结亭海子隅,亭成祇爱西山住。
閒歌白石看秋云,却卧紫萝听暮雨。
门前十二杨柳株,可以坐钓秋江鲈。
画船丝发照碧水,风骨自是仙人徒。
人言京国求官好,君独辞官事幽讨。
西山白雪深于云,期子餐之以终老。
渝川故人黄子雅,天机深沈好挥洒。
往与范君别螺川,写图远寄螺川下。
螺川东偏呀石矼,呼吸万里之长江。
江流不返客行远,何以使我愁心降。
是时春风散杨柳,十里啼莺劝人酒。
肠断逢君复送君,买船夜下渝川口。
双凫俱飞今独还,为子一赋河梁篇。
向来照见惜别恨,惟有明月留青天。
断矶侧岛秋毫杪,肯信离愁是中少。
水生浦溆万舸集,日落天涯数峰小。
故人别来今几秋,落叶夜满城南楼。
至今展卷忆旧别,对之如见春江流。
嗟君久别何能返,霜雪惊心岁年晚。
一春尘土暗沾衣,千里松楸终在眼。
功名富贵复几时,林下閒人相见稀。
飞鸿远征碧海外,春至亦复思南归。
人生离别岂云暂,我亦临图伤梗汎。
便将高谊谢陈雷,从此深情见黄范。
《题春江忆别图》【明·刘崧】渝川故人黄子雅,天机深沈好挥洒。往与范君别螺川,写图远寄螺川下。螺川东偏呀石矼,呼吸万里之长江。江流不返客行远,何以使我愁心降。是时春风散杨柳,十里啼莺劝人酒。肠断逢君复送君,买船夜下渝川口。双凫俱飞今独还,为子一赋河梁篇。向来照见惜别恨,惟有明月留青天。断矶侧岛秋毫杪,肯信离愁是中少。水生浦溆万舸集,日落天涯数峰小。故人别来今几秋,落叶夜满城南楼。至今展卷忆旧别,对之如见春江流。嗟君久别何能返,霜雪惊心岁年晚。一春尘土暗沾衣,千里松楸终在眼。功名富贵复几时,林下閒人相见稀。飞鸿远征碧海外,春至亦复思南归。人生离别岂云暂,我亦临图伤梗汎。便将高谊谢陈雷,从此深情见黄范。
https://shici.929r.com/shici/YMUACP.html
兵曹簿领困填委,忽见云山落尘几。
问君何意貌此图,湘汉萧萧秋色里。
长峰巨壑相参差,彷佛江行曾见之。
云中树色三百里,峡里猿声十二时。
古人今人不相见,江水依然净如练。
鱼凫窈窕接山川,云雨荒荒出台殿。
岸回路转枫林青,丹崖绀壁秋冥冥。
山童出扫涧上叶,客意已到松间亭。
登高望远心独苦,江阔霜清雁如雨。
九天飞瀑下香炉,万里归帆到鹦鹉。
我从前年来帝京,偶离蔬屩峨冠缨。
故园耕钓归未得,对此佳致空含情。
茅堂远在珠林下,安得从君问图写。
九衢尘动五更风,又趁鸡鸣逐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