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杖何妨九尺材,白头筋力小低佪。
西崖拄月翩翩去,浦口挑云得得来。
原壤见之休叩胫,醉乡扶我且衔杯。
一生用底公须爱,持赠山僧恐未该。
一杖何妨九尺材,白头筋力小低佪。
西崖拄月翩翩去,浦口挑云得得来。
原壤见之休叩胫,醉乡扶我且衔杯。
一生用底公须爱,持赠山僧恐未该。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杖》诗,以杖为题材,寓言深刻,富有哲理。首句“一杖何妨九尺材”,形象地表达了即使年老体衰,一根拐杖也能发挥出超出其自身尺寸的力量,暗示人虽老而心志不衰。次句“白头筋力小低佪”描绘了诗人虽然年迈,但仍然坚韧不屈的精神状态。
第三句“西崖拄月翩翩去,浦口挑云得得来”,通过杖在月光下行走和在云间挑起的意象,展现出杖的轻盈与诗人的闲适自在。第四句进一步强调杖在醉乡中的陪伴作用,诗人借酒浇愁,杖则成为他的依靠。
后两句“原壤见之休叩胫,醉乡扶我且衔杯”引用典故,原壤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无礼,此处以杖自比,表示无需他人同情,自己能自力更生。最后,“一生用底公须爱,持赠山僧恐未该”表达出诗人希望杖能被懂得其价值的人珍惜,尤其是赠予山僧,寓意杖的品格与禅意可能还未被完全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杖为载体,既展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心态,又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我昔弱冠时,不揆慕往圣。
谁其示我学,吾与渠共命。
浮沉数十年,简帙窥先正。
元公及纯公,金溪有子静。
江门果自然,姚江揭大柄。
泰州简而要,二溪之言莹。
垂老逢吉水,一睹真率性。
率性匪等閒,须理融欲净。
岂乏为义人,戕性滋世病。
不思勉而始,不思勉以竟。
归去告先生,当不我为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