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知几,知乃微之谨。
或罹发诸声,胡不窥诸隐。
下石伊何尤,落井良自陨。
世方崇背憎,何为相沓噂。
来者如可追,刻肤时自抆。
古人重知几,知乃微之谨。
或罹发诸声,胡不窥诸隐。
下石伊何尤,落井良自陨。
世方崇背憎,何为相沓噂。
来者如可追,刻肤时自抆。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的《有感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首句“古人重知几,知乃微之谨”点出古人重视预知事物发展的关键点,谨慎行事。接着,“或罹发诸声,胡不窥诸隐”则指出有时人们会因外界的言论而受到伤害,却不去深入探究背后的真相。这种现象引发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
“下石伊何尤,落井良自陨”形象地描绘了人性中的恶意与自私,如同在他人背后投掷石头,或是不慎落入陷阱,都是自己行为的直接后果。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上背信弃义、互相倾轧现象的批判。
“世方崇背憎,何为相沓噂”进一步揭示了社会风气的问题,人们往往崇尚背叛和仇恨,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种风气的形成原因。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最后,“来者如可追,刻肤时自抆”意味着对于过去的错误,如果有机会改正,就应当勇于自我反省和修正。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呼吁,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期待,希望人们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