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何曾可寄愁,逍遥聊学漆园游。
云山北向迷三晋,禾黍东迁痛二周。
漠漠虫沙仙脱劫,冥冥龙夜客哀秋。
荒鸡风雨无人语,四海当时一子由。
天上何曾可寄愁,逍遥聊学漆园游。
云山北向迷三晋,禾黍东迁痛二周。
漠漠虫沙仙脱劫,冥冥龙夜客哀秋。
荒鸡风雨无人语,四海当时一子由。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所作,名为《天上》。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忧虑与超脱的交织情感。首句“天上何曾可寄愁”以问句起笔,暗示了愁绪无处寄托的困境,将愁思投向遥远的天际,寓意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接下来,“逍遥聊学漆园游”借用了庄子的典故,表达出诗人试图在困境中寻求心灵的解脱,逍遥自在地如同漆园中的隐士一般。诗人游目骋怀,视线转向北方的云山,思绪飘向历史深处,感慨“云山北向迷三晋,禾黍东迁痛二周”,这里借古喻今,寓言国家的沧桑变迁,对历史兴衰感到悲痛。
“漠漠虫沙仙脱劫,冥冥龙夜客哀秋”一句,虫沙象征战乱,仙脱劫暗指逃脱灾难,而龙夜则可能指深沉的黑夜或历史的阴影,诗人哀叹于世事的艰难和自身的孤独。秋天的到来更增添了凄凉之感。
最后,“荒鸡风雨无人语,四海当时一子由”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荒凉寂静的画面,只有风雨声和孤独的鸡鸣,反映出诗人身处乱世的孤寂心境。他感叹,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也只有自己(一子由)能体会这深深的忧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又有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展现了丘逢甲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罗浮山中春昼长,风吹兰花满面香。
博山香断一攲枕,飞神直到玉帝旁。
火铃将军同直舍,忽觉羽衣惊羽驾。
三千神女笑回眸,整裾端简龙墀下。
奏言臣昔因饕酒,醉堕红尘如此久。
袖藏一卷玉雷书,进前再拜重稽首。
今朝天开九虎关,乃将见帝玉槃颜。
令臣奏毕速回首,下界一去思帝难。
此时侍仙小黄散,手执金书贴玉版。
精神缥缈素光中,不觉琼文照心眼。
于中最妙何所言,青霞命下龙台昏。
脚拨南辰开地脉,掌翻北斗透天门。
香烟未灭乌云走,风驱火猪逐铁狗。
紫童飞出碧霄中,剑光祇见雷声吼。
梦回无人可与言,一啸天地阴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