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去时载橐驼,金环珠络红锦靴。
燕支山北万蹄马,半夜剑槊锵横磨。
老胡须鼻极殊状,黄羊乳酪毡裘帐。
此生赋分逐飞走,一回坐起一惆怅。
当初自恃颜如花,不嫁比邻来天家。
掖庭咫尺隔万里,十年不复逢宫车。
画工不信能相误,一朝流落天涯去。
汉使年年去复来,长安不见低烟雾。
寒沙击面雁飞秋,手抱琵琶泪暗流。
上弦冷冷写妾苦,下弦切切写汉羞。
妾身生死何须道,汉人嫁我结和好。
曲终谁是知音人,断魂去作坟头草。
明妃去时载橐驼,金环珠络红锦靴。
燕支山北万蹄马,半夜剑槊锵横磨。
老胡须鼻极殊状,黄羊乳酪毡裘帐。
此生赋分逐飞走,一回坐起一惆怅。
当初自恃颜如花,不嫁比邻来天家。
掖庭咫尺隔万里,十年不复逢宫车。
画工不信能相误,一朝流落天涯去。
汉使年年去复来,长安不见低烟雾。
寒沙击面雁飞秋,手抱琵琶泪暗流。
上弦冷冷写妾苦,下弦切切写汉羞。
妾身生死何须道,汉人嫁我结和好。
曲终谁是知音人,断魂去作坟头草。
这首《明妃曲》描绘了王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的凄美故事。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昭君从繁华宫廷到荒漠边疆的转变,以及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首句“明妃去时载橐驼”,以“明妃”指代王昭君,点明人物身份,并通过“载橐驼”这一细节,形象地描绘了昭君出嫁时的场景,显示出其行装的简朴与旅途的艰辛。接着,“金环珠络红锦靴”一句,通过华丽的服饰反衬出昭君离开皇宫时的不舍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她曾经的荣华与现在的孤独。
“燕支山北万蹄马,半夜剑槊锵横磨”描绘了昭君远嫁途中的辽阔景象与紧张氛围,燕支山的雄伟与万蹄马的奔腾,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而“半夜剑槊锵横磨”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未知与挑战。
“老胡须鼻极殊状,黄羊乳酪毡裘帐”通过描述匈奴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展现昭君所处环境的异域风情,同时也暗示了她与故乡的隔阂与疏离。
“此生赋分逐飞走,一回坐起一惆怅”表达了昭君对命运的无奈与对过去的怀念,她的一生似乎被注定,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异域,都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孤独。
“当初自恃颜如花,不嫁比邻来天家”揭示了昭君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抉择,她曾因美貌而拒绝了近邻的求婚,最终却不得不远嫁匈奴,这一对比凸显了命运的残酷与个人选择的无奈。
“画工不信能相误,一朝流落天涯去”反映了昭君形象在艺术作品中的理想化与现实中的失落,她的美丽在画工笔下被美化,但在现实中却因政治联姻而远离故土,流落他乡。
“汉使年年去复来,长安不见低烟雾”描绘了昭君与故乡的隔绝,汉使的频繁往来并未能改变她与长安的遥远距离,长安的烟雾象征着她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
“寒沙击面雁飞秋,手抱琵琶泪暗流”通过自然景象与昭君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她的孤独与哀愁,寒沙、飞雁、琵琶、泪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上弦冷冷写妾苦,下弦切切写汉羞”通过音乐的比喻,表达了昭君内心的苦楚与对汉朝的愧疚,上弦的冷清与下弦的急促,分别代表了她个人的悲凉与对国家的歉意。
“妾身生死何须道,汉人嫁我结和好”展现了昭君对生死的淡然态度,以及她对和亲使命的理解与接受,她认为自己的生命与汉匈之间的和平息息相关。
“曲终谁是知音人,断魂去作坟头草”以音乐的结束作为结尾,寓意昭君的故事虽已落幕,但她的命运与情感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后世传唱的佳话。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命运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悲剧色彩,也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民族交融与文化冲突,以及女性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复杂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