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忆幽人八十馀,片帆来访水南居。
已知扬子门多酒,谁信冯驩食有鱼。
一代定归名士传,百篇真授伏生书。
前朝人物今无几,猎罢犹堪载后车。
为忆幽人八十馀,片帆来访水南居。
已知扬子门多酒,谁信冯驩食有鱼。
一代定归名士传,百篇真授伏生书。
前朝人物今无几,猎罢犹堪载后车。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访杨季常于陈山回途有述》。诗中描绘了诗人拜访年逾八十的隐士杨季常的情景,以及对杨季常生活和才华的赞美。
首联“为忆幽人八十馀,片帆来访水南居”点明了拜访的对象与目的,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之情。接着,“已知扬子门多酒,谁信冯驩食有鱼”两句运用典故,以扬子和冯驩的故事来赞颂杨季常的高雅生活和不凡才情。扬子指的是西汉文学家扬雄,他好饮美酒;冯驩则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贤士,以善于理财著称,这里借以形容杨季常不仅有高雅的生活情趣,还有丰富的物质条件。
“一代定归名士传,百篇真授伏生书”进一步赞扬了杨季常的文学成就和对文化的贡献,暗示其作品将被后世传颂,如同伏生传授儒家经典一般重要。最后,“前朝人物今无几,猎罢犹堪载后车”表达了对杨季常作为前朝人物在当今社会仍能保持高洁品质的感慨,同时也预示着他的智慧和风范将被后人铭记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季常生活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献岁敝荆扉,欢言起痾瘵。
空斋洁琴樽,闲居望亲爱。
日出鸟声和,风暄草心快。
行将整篮舆,探梅白云外。
疁之水兮清且涟,使君堂上坐鸣弦。
疁之水兮清且漪,使君郊外多耕犁。
使君官庖食无肉,长须编篱种野簌。
使君侵晨寒无衣,老婢当窗织布机。
使君寒,民五裤。使君饥,民含哺。
升君之堂进君酒,有酒盈卮,有蔬盈豆。
长老在前,稚子在后,俚语歌呼为君寿。
清畏人知兮,何人勿知。
吁嗟今之人兮,廉吏可为而不为。
欲穷瀑水源,峡束忽无路。
上有蛟龙居,下杂古今树。
数石何渐渐,飞动令我惧。
侧身入空冥,盘曲审跬步。
阴森鬼搏人,日月如未曙。
一阁踞其巅,青苍于此聚。
山僧不常栖,终年白云住。
双扉风为开,倚槛时一顾。
晚来山雨晴,豁见湖光露。
留连空明中,恍惚若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