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黔江石榻平,七峰奇杰翠峥嵘。
祇应自有神仙宅,肯向人间浪得名。
路过黔江石榻平,七峰奇杰翠峥嵘。
祇应自有神仙宅,肯向人间浪得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过黔江石榻平时,所见七峰山的壮丽景色。首句“路过黔江石榻平”,简洁明了地点明了地点与行进状态,营造出一种行旅中的自然景观。接着,“七峰奇杰翠峥嵘”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七座山峰的奇特与高耸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翠峥嵘”三字,赋予了山峰以生机与活力,仿佛它们是大自然中鲜活的生命体。
“祇应自有神仙宅,肯向人间浪得名。”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七峰山独特魅力的赞叹与思考。他认为这七座山峰可能自有一处神仙居住的地方,因此它们才如此与众不同,不为凡人所知,却在人间留下了名声。这种想象既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七峰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独特见解,同时也蕴含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哲学思考。
我见苏州昆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蟠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茫茫凶荒,迥如天设。驻马四顾,气候迂结。
秋空峥嵘,黄日将没。多少行人,白日见物。
莫道路高低,尽是战骨。莫见地赤碧,尽是征血。
昔人既能忠尽于力,身糜戈戟。脂其风,膏其域。
今人何不绳其塍?植其食。
而使空旷年年,常贮愁烟。使我至此,不能无言。
轩窗领岚翠,师得世情忘。
惟爱谈诸祖,曾经宿大荒。
泉声淹卧榻,云片犯炉香。
寄语题门者,看经在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