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凶荒,迥如天设。驻马四顾,气候迂结。
秋空峥嵘,黄日将没。多少行人,白日见物。
莫道路高低,尽是战骨。莫见地赤碧,尽是征血。
昔人既能忠尽于力,身糜戈戟。脂其风,膏其域。
今人何不绳其塍?植其食。
而使空旷年年,常贮愁烟。使我至此,不能无言。
茫茫凶荒,迥如天设。驻马四顾,气候迂结。
秋空峥嵘,黄日将没。多少行人,白日见物。
莫道路高低,尽是战骨。莫见地赤碧,尽是征血。
昔人既能忠尽于力,身糜戈戟。脂其风,膏其域。
今人何不绳其塍?植其食。
而使空旷年年,常贮愁烟。使我至此,不能无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荒凉的古战场景象,通过对比昔日英雄和今人态度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勇牺牲和现实颓废状态的反思与哀叹。
“茫茫凶荒,迥如天设”一句,以宏大的景象开篇,展示了一片被战争摧毁的荒凉之地,这种自然景观似乎是由天而设定的悲壮场所。“驻马四顾,气候迂结”则描绘出诗人在这片战场上驻足环视,感受到那种浓厚的战争氛围和历史沉淀。
“秋空峥嵘,黄日将没”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光阴的变迁,而“多少行人,白日见物”则是对过往战事中生灵涂炭的隐喻。紧接着,“莫道路高低,尽是战骨。莫见地赤碧,尽是征血”两句,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了战争所留下的惨烈遗迹和深重的历史伤痕。
诗人随后提及“昔人既能忠尽于力,身糜戈戟。脂其风,膏其域”,赞颂古人在战场上的忠诚和牺牲,他们将生命献祭给了国家和理想,即使身受重伤,也无悔其志。这股精神如同风一样吹拂过大地,如同油脂一般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然而,到了“今人何不绳其塍?植其食”的反问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失望和批判。现代的人们对于这段历史似乎已经忘记,未能继承先贤的精神,而是任由时间荒废,让战场变成了空旷年年的愁苦之地。
最后,“使我至此,不能无言”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样的景象和心情,不得不发声哀叹。这首诗通过对古今的对比,传递出对于历史责任、民族精神和现实状况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