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田园景象,透露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与热爱。"屋头澜翻闻布谷",屋顶上的水波荡漾,听得见远处农夫播种的声音,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惊怪儿童问饧粥",孩子们对煮饭的过程充满好奇,他们询问着是否已经熟了,这不仅展现了乡土生活的宁静与温馨,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纯真孩童世界的观察和喜爱。
"争向衡门插柳条",人们竞相在门前插上柳枝,以此作为节庆的标志。这一行为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遵循,更是对新生的期待与庆祝。"要遣老子知炊熟",通过这样的动作,告知年迈的父亲饭菜已经煮好了。这句话中流露出的是家庭间的情感交流和团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节日的喜悦融为一体,展现了宋代田园诗人对于平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生驹不合烙宫印,服皂乘黄气先尽。
千金一骨死乃知,生前谁解怜神骏。
不令鏖战临沙场,长年驿路疲风霜。
早知局促颠连有一死,恨不突阵冲锋裹血创。
夜寒厩空月色黑,强起哀鸣苦无力。
昔饥求刍恐不得,今纵得刍那能食。
圉人怒睨目犹侧,欲卖死皮傥酒直。
马今垂死告圉人,尔之今日吾前身。
路问桃花源,遥指白马渡。
晻蔼云气深,秦人从此去。
秦人去千载,白云长自护。
何年灵境开,花源忽呈露。
从此传人间,物外感生聚。
我来已深冬,不见桃花雨。
林深水无源,水绕山回互。
草木净余芳,鱼鸟适幽趣。
仿佛鸡犬声,远出云中树。
奇踪托杳渺,欲觅曾无路。
嗟彼武陵渔,津逮仍迷误。
为问避世人,高举将焉赴。
渊明结妙想,孤怀聊自寓。
寓言非人间,惝恍何所慕。
眼角相勾,谁道有、这场抛散。
怕向那、定情帘下,诉愁窗畔。
几度卸妆垂手望,无端梦觉低声唤。
猛思量此际正天涯,啼珠溅。欲寄语,加餐饭。
难嘱咐,鱼和雁。隔云山牵挽,寸心如线。
善病每逢春月卧,长愁多向花前叹。
况如今憔悴去侬边,何曾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