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问桃花源,遥指白马渡。
晻蔼云气深,秦人从此去。
秦人去千载,白云长自护。
何年灵境开,花源忽呈露。
从此传人间,物外感生聚。
我来已深冬,不见桃花雨。
林深水无源,水绕山回互。
草木净余芳,鱼鸟适幽趣。
仿佛鸡犬声,远出云中树。
奇踪托杳渺,欲觅曾无路。
嗟彼武陵渔,津逮仍迷误。
为问避世人,高举将焉赴。
渊明结妙想,孤怀聊自寓。
寓言非人间,惝恍何所慕。
路问桃花源,遥指白马渡。
晻蔼云气深,秦人从此去。
秦人去千载,白云长自护。
何年灵境开,花源忽呈露。
从此传人间,物外感生聚。
我来已深冬,不见桃花雨。
林深水无源,水绕山回互。
草木净余芳,鱼鸟适幽趣。
仿佛鸡犬声,远出云中树。
奇踪托杳渺,欲觅曾无路。
嗟彼武陵渔,津逮仍迷误。
为问避世人,高举将焉赴。
渊明结妙想,孤怀聊自寓。
寓言非人间,惝恍何所慕。
这首清代诗人顾鉴的《桃源洞》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宁静的桃花源景象。首句“路问桃花源”以探寻的视角开启,接着“遥指白马渡”暗示了通往仙境的路径。诗中“晻蔼云气深”渲染出浓厚的仙气,秦人从此离去,留下长久的白云守护,象征着世外桃源的古老与神圣。
“秦人去千载,白云长自护”表达了时光流转,但桃花源的神秘气息依旧。诗人想象“何年灵境开,花源忽呈露”,暗示着桃花源的不期而遇,给人以惊喜。接下来,诗人感叹世人难以寻觅,暗示了桃花源的隐秘和超脱尘世的特性。
“我来已深冬,不见桃花雨”揭示了诗人造访的时间,虽未见春雨中的桃花,但山水间的景色依然优美。诗中通过“林深水无源,水绕山回互”描绘了自然的和谐与循环,以及“草木净余芳,鱼鸟适幽趣”的生动画面,展现出桃花源的静谧与生机。
最后,诗人借武陵渔人的典故,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迷失,同时借陶渊明的“结妙想”自比,流露出孤独而超然的心境。全诗以寓言手法,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富有哲理意味。
桃花开日,有一个、内家妆束。
看几叶春衫,半钩罗袜,兰麝浑身馥郁。
庭畔珊珊环佩响,恁撩乱、憨容堪掬。
便杨柳蛮腰,樱桃素口,伴人幽独。眉蹙。
如何云雨,高唐归速。
听杜宇声声,香魂不返,冷落今春板屋。
弦管轻风,氍毹凉月,无那惨红愁绿。
黄泉下、轻把人人断送,百身何赎。
几年鼎镬风波赋,初衣菟裘才筑。
白云万叠,苍松千笏,清溪一曲。
归去来兮,临流设钓,登山驱犊。
谢邻翁问讯,丁宁寄语,第一事,多栽竹。
人世竟同蕉鹿。梦惊回、黄粱方熟。
天公赐与,一邱一壑,数椽茅屋。
急办长镵,早营圆笠,乐吾盘谷。
笑三闾多事,此身将隐,何劳龟卜。
寸肠万绪,共雨外、际空云乱。
正岸阔波肥,林髡山老,秋味疏襟自道。
暗数平生欢游地,竟半化、狐町狸疃。
知奏表寝陵,清尘原庙,甚时才见?凄断。
青衫旧影,年来都换。
尚倦客文园,穷途兵尉,污面尘埃未浣。
梦里华胥,眼前桑海,长是系情无限。
还又怕,百种思量,化作画帘烟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