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青燐歌》
《青燐歌》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古风

百金市棺裹遗体,千金买山聚蝼蚁。

椎埋探出口中珠,痴杀年年守尸鬼。

新鬼旧鬼谁主宾,有声无声如诉人。

一灵皮袋不相顾,盲风黑雨飞青燐。

青燐遍野行人绝,冷光匝地明还灭。

高低零乱逐流星,远近欹斜傍残月。

乍如腐草化流萤,又如列缺驱奔霆。

却讶平原归猎火,翻疑远浦宿渔灯。

行人伫立复四顾,北邙累累谁家墓。

无复当年秉烛游,剩有孤明照泉路。

豕负涂,鬼一车,眼前所见徒区区。

君不见苌弘热血化为璧,防风白骨曾专车。

古今变化浑如此,人鬼迭代当何如。

青燐青燐归太虚,小巫击鼓大巫驱。

笑杀小巫与大巫,不识辽东白首猪。

(0)
鉴赏

这首《青燐歌》由明代诗人成鹫创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描绘了青燐在荒野中的景象,以及它所引发的对生死、鬼神乃至世间万物变化的思考。

开篇以“百金市棺裹遗体,千金买山聚蝼蚁”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死亡后的物质世界,棺木与山陵象征着生者对死者最后的纪念与安放。接着,“椎埋探出口中珠,痴杀年年守尸鬼”则揭示了死后世界的荒凉与寂寞,鬼魂们年复一年地守护着逝者的遗体,却只能徒劳地等待。

“新鬼旧鬼谁主宾,有声无声如诉人”一句,将鬼魂的情感与人类社会的交往进行了类比,暗示了生死之间的某种联系。接下来的“一灵皮袋不相顾,盲风黑雨飞青燐”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青燐在黑暗中闪烁,仿佛是灵魂的象征,它们在无尽的黑暗中寻找着彼此,却又难以触及。

“青燐遍野行人绝,冷光匝地明还灭”描绘了青燐在荒野中的孤独与短暂,它们虽能照亮一时,但最终还是归于虚无。“高低零乱逐流星,远近欹斜傍残月”则通过流星与残月的比喻,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

“乍如腐草化流萤,又如列缺驱奔霆”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青燐的形态与自然现象相结合,既表现了其生命力的顽强,也暗示了自然界中力量的转换与平衡。“却讶平原归猎火,翻疑远浦宿渔灯”则通过猎火与渔灯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行人伫立复四顾,北邙累累谁家墓”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北邙山作为古代贵族墓地的象征,引发了对人生、死亡及历史变迁的感慨。“无复当年秉烛游,剩有孤明照泉路”则以历史遗迹的衰败,反衬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豕负涂,鬼一车,眼前所见徒区区”通过动物的比喻,强调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与局限性。“君不见苌弘热血化为璧,防风白骨曾专车”引用典故,进一步探讨了生死、牺牲与转化的主题。

最后,“青燐青燐归太虚,小巫击鼓大巫驱”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对超自然现象的理性态度。“笑杀小巫与大巫,不识辽东白首猪”则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对未知事物的盲目崇拜与迷信。

整首诗通过对青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观,更深入探讨了生死、鬼神、历史与哲学等多重主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奥秘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四忆诗四首·其一

忆昔在清漳,帐下多童冠。

切磨论至德,余义及篇翰。

别来四十年,凋谢已太半。

登高望海水,茫茫无边岸。

欲赠以琼瑶,踟蹰岁复晏。

(0)

和刘怡溪观涨韵酬邓子高龚进甫三首·其二

潮急汐亦及,习见惟舟子。

朝津白马封,暮峡青牛指。

来讶急湍者,复喜回澜矣。

山僮欢若蜂,市女散如蚁。

独有舟居仙,著论名观水。

(0)

苑中寓直记事四首·其一

水风清透芰荷香,会景庭中捧御床。

朱箔黄帘垂四面,银灯宝炬列千行。

(0)

江行俳体十二首·其八

小聚星晨屡断连,山椒一缕露人烟。

土音偏不移鸡犬,市暨通行杂钞钱。

泽国火耕兼水耨,霜林枣地接枫天。

时艰夜禁明书楔,拨剌更更响钓船。

(0)

游山偶与客语成句

逢山即便游,不必匆忙去。

四十余年忙,所忙成何事。

(0)

病中漫兴八首·其八

世缘终浅道情深,况是头颅老渐侵。

白社六时销晚节,《朱陵四择》悟良箴。

雕沙画石他生习,点雪消冰近日心。

肤骨总宜双淡漠,不妨皓首寄《珠林》。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