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莲疏藕折香风起。香风起。白日低。采莲曲。使君迷。
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莲疏藕折香风起。香风起。白日低。采莲曲。使君迷。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的场景,充满了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和浪漫情调。
"桂楫兰桡浮碧水",以“桂楫”和“兰桡”形容船只,不仅展现了船只的精美,也暗示了采莲人的高雅品味。"浮碧水"则描绘了船只在清澈碧绿的江水上轻轻漂浮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江花玉面两相似",将江边的花朵与采莲人的面容相比较,赞美了她们如同玉雕般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
"莲疏藕折香风起",描述了莲花稀疏,藕断丝连,微风吹过时,带来了阵阵清香。这里的“香风起”不仅指自然界的风带来了花香,也暗喻了情感的微妙波动,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香风起。白日低",进一步渲染了采莲场景的静谧与美好,随着香风的飘散,似乎连太阳都变得温柔起来,缓缓下垂,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采莲曲。使君迷",点明了主题为采莲曲,并巧妙地融入了“使君迷”的典故,暗示了官员或贵族沉迷于采莲活动的愉悦与陶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美景,以及人们在这种自然美景中所感受到的愉悦与和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深刻感悟。
朝亦视簿书,暮亦视簿书。
簿书视未竟,蟋蟀鸣座隅。
始觉芳岁晚,复嗟尘务拘。
西园景多暇,可以少踌躇。
池鸟澹容与,桥柳高扶疏。
烟蔓袅青薜,水花披白蕖。
何人造兹亭,华敞绰有馀。
四檐轩鸟翅,复屋罗蜘蛛。直廊抵曲房,?窱深且虚。
修竹夹左右,清风来徐徐。
此宜宴佳宾,鼓瑟吹笙竽。
荒淫即不可,废旷将何如。
幸有酒与乐,及时欢且娱。
忽其解郡印,他人来此居。
贫穷汲汲求衣食,富贵营营役心力。
人生不富即贫穷,光阴易过闲难得。
我今幸在穷富间,虽在朝廷不入山。
看雪寻花玩风月,洛阳城里七年闲。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乾酿酒,誇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孝成皇帝本娇奢,行幸平阳公主家。
可怜女儿三五许,䒠茸惜是一园花。
歌舞向来人不贵,一旦逢君感君意。
君心见赏不见忘,姊妹双飞入紫房。
紫房綵女不得见,专荣固宠昭阳殿。
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
日夕风传歌舞声,祗扰长信忧人情。
长信忧人气欲绝,君王歌吹终不歇。
朝弄琼箫下綵云,夜踏金梯上明月。
明月薄蚀阳精昏,娇妒倾城惑至尊。
已见白虹横紫极,复闻飞燕啄皇孙。
皇孙不死燕啄折,女弟一朝如火绝。
明明天子咸戒之,赫赫宗周褒姒灭。
古来贤圣叹狐裘,一国荒淫万国羞。
安得上方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