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达夜行,明月出天际。
一见紫云城,再见龙津第。
遥水落风花,微香吹月桂。
风月涌金波,漾漾激湍逝。
激湍自快心,磷石多为厉。
寄语操舟人,滩高应少憩。
扁舟达夜行,明月出天际。
一见紫云城,再见龙津第。
遥水落风花,微香吹月桂。
风月涌金波,漾漾激湍逝。
激湍自快心,磷石多为厉。
寄语操舟人,滩高应少憩。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乘船航行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水波、花香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扁舟达夜行,明月出天际”,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的扁舟在广阔的天际中缓缓前行,明月从远处升起,照亮了整个旅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意境。
接着,“一见紫云城,再见龙津第”两句,诗人通过“紫云城”和“龙津第”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仿佛引导读者穿越了不同的空间,感受着不同地点的独特魅力。
“遥水落风花,微香吹月桂”描绘了沿途的景色,远处的水面似乎落下了一片片风中的花瓣,而月桂的香气轻轻飘过,给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芬芳。
“风月涌金波,漾漾激湍逝”则将视线拉回水面,随着风与月的交织,金波荡漾,激流不息,动态之美跃然纸上。
“激湍自快心,磷石多为厉”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思考,激流虽然令人兴奋,但也隐藏着危险,磷石可能成为旅途中的障碍。
最后,“寄语操舟人,滩高应少憩”是对舟行者的关怀与提醒,希望他们在面对高滩时能适当休息,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忆昔游君父子间,高才穷力莫追攀。
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太山。
幼嗣尚存宗武在,遗文难附所忠还。
荒丘衰草埋双璧,兀坐空斋涕自潸。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