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苦多事,却走林中居。
孤亭结疏竹,一榻了无馀。
手抚陶公琴,口诵庄生书。
赤足不裹袜,直钩时钓鱼。
客来自倾壶,醉卧方蘧蘧。
毋劳问名氏,葛天之民与。
山人苦多事,却走林中居。
孤亭结疏竹,一榻了无馀。
手抚陶公琴,口诵庄生书。
赤足不裹袜,直钩时钓鱼。
客来自倾壶,醉卧方蘧蘧。
毋劳问名氏,葛天之民与。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简亭为殷奉常赋》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场景。首句“山人苦多事”表达了主人公对世俗事务的厌倦,选择隐居山林。接下来的诗句“孤亭结疏竹,一榻了无馀”展现了简陋而清静的居所,竹影斑驳,生活简单至极。
“手抚陶公琴,口诵庄生书”体现了诗人效仿古代隐逸之士陶渊明和庄子,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弹琴读书,寻求心灵的自由。而“赤足不裹袜,直钩时钓鱼”则进一步刻画了隐者随性自然的生活方式,无拘无束。
“客来自倾壶,醉卧方蘧蘧”描绘了与来访友人的畅饮欢聚,以及酒后的微醺状态,展现出一种率真洒脱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毋劳问名氏,葛天之民与”表达了诗人希望忘却世俗身份,如同上古时代葛天氏的人民一样,过着无拘无束、自在逍遥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流露出诗人对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理想追求。
翠葆摇新竹。正榴花、枝头叶底,斗红争绿。
谁在纱窗停针线,闲理竹西旧曲。
又还是、兰汤新浴。
手弄合欢双彩索,笑偎人、福寿低相祝。
金凤亸,艾花矗。龙舟噀水飞相逐。
记当年、怀沙旧恨,至今遗俗。
雨过平芜浮天阔,画艗凌波尽簇。
沸十里、笙歌声续。
好是蟾钩随归棹,任欢呼、船重成颓玉。
犹未忍,罩银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