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湿遍襟,愁中不自悟。
本是涕泗流,却怪夜间雾。
奈何湿遍襟,愁中不自悟。
本是涕泗流,却怪夜间雾。
这首诗名为《古歌(其四)》,由明代诗人何绛所作。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在愁绪中无法自拔的情景,以泪水与雾气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迷茫。
“奈何湿遍襟,愁中不自悟。” 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的情感如同泪水一般,浸透了衣襟,却在愁苦中未能察觉自己的情感状态。这里运用了“湿遍襟”的形象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情绪的沉重与压抑。
“本是涕泗流,却怪夜间雾。” 后两句进一步深化情感表达。诗人将泪水比作“涕泗”,形象地描绘了泪水如泉涌般流出的状态。然而,在愁绪的笼罩下,诗人反而责怪夜间的雾气,似乎在暗示外界环境的模糊与混乱加剧了内心的困惑与不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愁绪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与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缚柴窄窄昼常关,剥啄髯参兴尽还。
不听高谭如屑玉,强酬好句似登山。
论交此地逢三益,识面他时熟两难。
更忆金兰家世旧,公馀能复共开颜。
春花先到诗翁家,融和入木生妍华。
攀条不减陇头赠,与我病眼增空花。
轻绡衬雪香未透,月中妃子新来瘦。
意态轻盈总不如,孤芳雅合群花右。
速令解盎倾彫胡,叩门换酒呼长须。
对花剧饮百不问,此身如视秦人臞。
一枝相恼已如许,况及秀发连根株。
春工日夜正剪刻,东邻□好公知无。
会须空腹贮好语,醉中要看云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