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
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充满了动人的情感和深远的哲理。开篇“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两句,诗人通过对古代圣王禹的赞誉,表达了自己对于伟大事业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的“鱼龙”象征着力量和智慧,而“凿门开”则是对创造力和开拓进取精神的歌颂。
接着,“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两句,以壮观的景物描写手法,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山脉如同巨龙般拔地而起,与天相连,而“洪流”则像是天上奔腾而下的神秘之水。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两句,则是对行动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诗人将自己比喻为风云中的英杰,不断冲破障碍,勇猛向前;而“波浪无程尽曝腮”,则形象地表达了在不断的挑战与磨砺中,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最后,“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两句,诗人以自己亲身体验的方式,表达了对壮丽景色和深远历史的感悟。在这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境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与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追求。
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
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
虽云走仁义,未免违寒饿。
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
岂无佳山水,借眼风雨过。
归田不待老,勇决凡几个。
幸兹废弃馀,疲马解鞍驮。
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
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
澹然无忧乐,苦语不成些。
傲士更逢酒,乐天仍对花。
文章管星历,情兴占年华。
宦达翻思退,名高却不誇。
惟存浩然气,相共赏烟霞。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