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音淡薄谁曾赏,古意飘零自可怜。
不似秦筝能合意,满堂倾耳十三弦。
至音淡薄谁曾赏,古意飘零自可怜。
不似秦筝能合意,满堂倾耳十三弦。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曾巩所作的《赠弹琴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弹奏者的技艺和琴声的特点。"至音淡薄"四字,形象地表达了高雅音乐的意境往往清淡而深远,不易被人轻易察觉和欣赏。"古意飘零自可怜"则流露出对古朴音乐风格的感慨,认为这种传统韵味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孤独而值得怜惜。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指出秦筝的音色或许更能迎合大众的喜好,因为"满堂倾耳十三弦",即满屋子的人都被其热烈的旋律吸引,聚精会神地倾听。然而,这样的热闹与喧嚣,似乎缺少了曾巩所推崇的那种淡泊而深沉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以对古琴艺术的赞美和对现代审美取向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
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
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
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
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
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凑,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笳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接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飘翠羽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情。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