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月》
《月》全文
唐 / 李商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0)
注释
过水:穿过水面。
穿楼:穿透楼阁。
触处:到处。
明:明亮。
藏人:隐藏着月亮。
带树:伴随着树木。
远含清:远处也带着清辉。
初生:指月亮刚刚升起。
欲缺:快要缺损。
虚惆怅:感到空虚和惆怅。
未必:不一定。
圆时:月亮圆满的时候。
即有情:就有情感或寓意。
翻译
月光穿过楼阁洒落水面,明亮照人
月亮隐藏在树后,远处也显得清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展示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描绘。从鉴赏角度来看,这四句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月光在夜晚的流动与变化。

"过水穿楼触处明" 一句中,"过水" 和 "穿楼"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此来描绘月光如水般流动,不仅能够穿透水面,而且还能穿过建筑物,显示出月亮的清澈和力量。"触处明" 则指出了无论月光触碰到哪里,都会显得异常明亮。

接下来的"藏人带树远含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藏" 和 "带" 两个动作词来表达月光在夜晚的神秘和淡雅。"藏人" 表示月光似乎能够隐藏起人们的身影,而"带树" 则是说月光如同一条银白色的带子,轻柔地缠绕着树木。"远含清" 强调了月光在夜空中那种遥远而又清晰的存在感。

第三句"初生欲缺虚惆怅" 描写了新月初升时那份稍显羞涩和不完整带来的哀愁。诗人通过对新月形态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期待和憧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容易逝去的感慨。

最后一句"未必圆时即有情" 则表明了诗人对于月亮从不完整到逐渐圆满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情感。这里的"情"指的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向往,表达了一种对完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月亮的不同状态,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他的诗意深邃而又不失清新,展示出他在唐代诗坛上的独到才华。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
朝代:唐   字:义山   号:玉溪(谿)生   籍贯:优美动   生辰:约813年-约858年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猜你喜欢

为王阳史司丞赋得玉女潭诗七首·其二玉女潭

澄潭宛轻冰,郁拂凄露重。

委蛇淑女姿,素丝扬五纵。

下有青莲玉,容成手能种。

舒藻凤鸟回,沉精鱼龙恐。

曜日自光灵,为霖本神用。

明发藉风云,膏流八埏共。

(0)

送芦洲李君还燕京·其二

薄游惊见客乡人,一别河桥又隔春。

那似阿翁扶上马,挥鞭已望属车尘。

(0)

乙巳赴京师留别诸亲友

一宵春雨送行舟,花满千秋霁色浮。

乍解薜萝趋北阙,试听箫鼓急中流。

十年江海逃名地,万里云霄奋翮秋。

欲报君恩轻远别,不胜清泪忆松楸。

(0)

赋边诗

九边烽火四方闻,臣子忧劳为国分。

民部岁赍供战士,敕书时下励将军。

莫将和议为筹策,但以忠诚谕檄文。

廊庙吁谟心一定,折鞭堪逐虎狼群。

(0)

送王东华明府考绩五首·其四

千里流恩泽,应同漳水回。

那逢持钺使,偏是牧人才。

令发阳春布,冤清澍雨来。

悬知捧明月,从此照燕台。

(0)

三江

飞梁跨浦口,遥睇海山沉。

潮落空城暮,云低断壑阴。

三山区外想,亿劫幻中心。

试问蓬莱水,于今复几深。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