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玄武门,云垂雨忽冻。
登登天柱山,千盘堕澒洞。
峥嵘逾巴阆,槎牙过秦凤。
陟岭如累棋,下谷疑入瓮。
心俯尻益高,足缩目先送。
敢嗟鸟兽群,稍喜徒旅众。
我有大羽箭,丽龟辄命中。
于菟昂其首,饮羽乃不动。
道旁松合抱,巨可任梁栋。
惜哉野蔓缠,不蒙匠石用。
绝顶见岷山,青城亦伯仲。
一气连诸蕃,三州实西控。
太平幸无事,左髻时入贡。
念彼松姚戍,坐甲苦饥冻。
俯临陆海雄,仰视天宇空。
长啸千仞冈,出险忽如梦。
朝出玄武门,云垂雨忽冻。
登登天柱山,千盘堕澒洞。
峥嵘逾巴阆,槎牙过秦凤。
陟岭如累棋,下谷疑入瓮。
心俯尻益高,足缩目先送。
敢嗟鸟兽群,稍喜徒旅众。
我有大羽箭,丽龟辄命中。
于菟昂其首,饮羽乃不动。
道旁松合抱,巨可任梁栋。
惜哉野蔓缠,不蒙匠石用。
绝顶见岷山,青城亦伯仲。
一气连诸蕃,三州实西控。
太平幸无事,左髻时入贡。
念彼松姚戍,坐甲苦饥冻。
俯临陆海雄,仰视天宇空。
长啸千仞冈,出险忽如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从玄武门出发,前往天柱山的壮丽旅程。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壮美,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
“朝出玄武门,云垂雨忽冻”,开篇即渲染了一种寒冷而神秘的氛围,预示着旅途的艰辛。接着,“登登天柱山,千盘堕澒洞”描绘了山路的蜿蜒曲折,如同落入深渊的盘旋,形象地表现了登山的艰难。
“峥嵘逾巴阆,槎牙过秦凤”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天柱山的险峻与独特。接下来的几句“陟岭如累棋,下谷疑入瓮”进一步描绘了山势的陡峭和深邃,仿佛是棋子般排列的山岭,深谷如同巨大的瓮。
“心俯尻益高,足缩目先送”生动地刻画了登山者在艰难行进中的心理状态,心向下,臀部却似乎更高,脚步缩回,目光却已向前,体现了对未知的探索与勇气。
“我有大羽箭,丽龟辄命中”一句,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即使面对困难也能精准应对。
“于菟昂其首,饮羽乃不动”则通过动物的形象,进一步展示了力量与坚韧,即使箭矢射中,老虎也依然保持尊严与冷静。
“道旁松合抱,巨可任梁栋”赞美了沿途树木的壮观与实用价值,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惜哉野蔓缠,不蒙匠石用”表达了对被忽视的自然之美的惋惜,同时也暗含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绝顶见岷山,青城亦伯仲”描绘了到达山顶后所见的壮丽景色,岷山与青城山并列,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共存。
“一气连诸蕃,三州实西控”强调了天柱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连接着众多地区,控制着西部的要冲。
“太平幸无事,左髻时入贡”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同时提到地方向中央进贡,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念彼松姚戍,坐甲苦饥冻”则关注到了边疆守卫者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与同情。
“俯临陆海雄,仰视天宇空”描绘了站在山顶俯瞰大地的壮阔景象,以及抬头仰望天空的广阔视野。
“长啸千仞冈,出险忽如梦”结尾处,诗人通过长啸抒发了内心的豪情与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这次旅行仿佛一场梦境般的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天柱山的自然美景与地理特征,还蕴含了对人生、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