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滩水急,喷壑万松间。
风雨时驱石,雷霆忽破山。
柳深黄鸟乱,花落白猿閒。
渐至苏耽岭,寻仙拟不还。
春来滩水急,喷壑万松间。
风雨时驱石,雷霆忽破山。
柳深黄鸟乱,花落白猿閒。
渐至苏耽岭,寻仙拟不还。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与动态之美。开篇“春来滩水急”,点明季节与环境特点,水流湍急,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动态的基调。接着“喷壑万松间”,描绘了春水在万松之间奔腾的情景,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风雨时驱石,雷霆忽破山”两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力量的雄伟与壮观。这里的“驱石”和“破山”不仅形象地表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也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不可抗拒。
“柳深黄鸟乱,花落白猿闲”则转向了对春天特有的生物活动的描写。黄鸟在柳林中飞舞,花落时白猿悠闲自得,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面。这里通过动物的行为,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渐至苏耽岭,寻仙拟不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迷恋,以及想要长久停留、探寻仙踪的愿望。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魅力。
去年冬雪少,廑怀殊未置。
入春稍释忧,沾足叨天赐。
更喜远近同,优渥遍大地。
东作此其时,可不尽人事。
因命岳牧臣,共勖勤宣意。
督耕策其惰,借种施以惠。
唯此重农心,匪慕驩虞治。
彰仪门外城墙下,土垒背城面平野。
上留方孔下孔圆,不知此是何为者。
㫄有老翁指点言,传闻讵识实与假。
明代堵筑防流贼,孔以施炮垒拒马。
少时见垒已倾颓,荆榛栉比知者寡。
我闻此语兴咨嗟,感怀欲置不能舍。
胜国君臣守禦严,即今胡为屋其社。
由来守德胜守险,地利不如人和也。
长歌一曲非誇强,周鉴在殷殷鉴夏。
妙画雄筹,不持去、经营三晋。
何错计、归占一亩,为园旋垦。
薙秽施将擒虎手,锄荒使了游牛刃。
更踰涯、可笑枉劳形,空遗馑。匀土脉,知燥润。
节人力,明慢?。此事虽微漫,偏欺疏俊。
伟干元非尝藿口,荣名岂有畦蔬分。
我已称、老圃未容君,轻来问。
晋水闽山,问何事、偏钟吾子。
要识苍天为斯世,付君材美。
壮志平生应不负,明时有主方如此。
忍徘徊、故里恋衡茅,怀桑梓。古冀域,今残矣。
全晋地,民劳止。正倚人整顿,解悬思治。
六郡籍兵边未静,四郊多垒臣当耻。
岂商量、富贵效时情,相哓诡。